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數字經濟專題 | 我國數字經濟規模_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現狀及趨勢】
數據要素是指那些以電子形式存在的、通過計算的方式參與到社會生產和服務過程并發揮重要作用的數據資源,以及經勞動加工而成的數據產品。數據要素具有虛擬性、非競爭性、非排他性(或部分排他性)、外部依賴性、低成本復制性、生成性、正外部性等特征。隨著數據的收集、處理、分析等成本大幅降低,數據資源規模不斷擴大,數據要素的流通可以使不同主體之間實現更高效、更便捷的連接和協作,進而提高信息傳遞效率,促進資源共享和優化配置,有望在支撐宏觀經濟增長、滿足人民多樣化新需求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我國已進入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新階段,數據要素應用場景不斷豐富,數字基礎設施規模和能級大幅提升,數字技術和數字化轉型落地日臻成熟,各行各業已積累了大量數據資源,為更好地發揮數據要素作用奠定了基礎。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數據產量達8.1ZB,同比增長22.7%,占全球數據總量的10.5%。我國在海量數據、豐富應用場景方面具備全球優勢,金融、互聯網、政務、制造業、醫療健康和交通運輸等行業對數據產品的應用需求呈上升趨勢,數據要素乘數效應初步顯現。
也要看到,當前我國許多領域的數據要素開發利用仍處于摸索階段,數據要素價值釋放面臨不少挑戰。首先,傳統行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數據資源管理方面往往經驗和資源有限,難以對數據進行有效加工和生產,數據要素供給質量不高,導致數據后期應用場景的開發受到限制。其次,數據資源和數據產品的形成涉及來源方、處理者等眾多主體,且數據在財產屬性之外還具有一定的人格屬性,不易按照傳統方式確定歸屬,在財產權益界定方面容易產生分歧。基于此,應多措并舉更好地釋放數據要素價值。
堅持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相結合。鼓勵地方和企業根據實際情況在制度建設、重點行業、技術路徑、發展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試。重視實踐探索和試點示范工作,在全國范圍內針對不同類型的公共數據、企業數據和個人數據,開展數據資產入表、數據交易和流通試點。遴選模式創新高效、各方權益充分保障、數據利用價值高且安全合規的典型案例,并加以推廣。
推動數據開放與共享。鼓勵各類主體將數據資源進行公開或有限度的共享,提高數據的可及性。構建完整的公共數據開放共享標準體系,推動有條件的地區開展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加快打造公共數據開發利用的應用場景,強化公共數據資源高效匯聚和公共服務能力持續提升的良性互動機制,深入挖掘數據的經濟社會價值。
努力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堅持市場導向、應用牽引,鼓勵各方主體豐富數據應用場景和數據交易。在行業性市場中,制定不同行業數據要素的專業標準和規范,促進數據要素的專業化、精細化、個性化生產和應用。在綜合市場中,構建標準統一、規范有序的數據分類、標識、交易等規則,促進數據要素的跨行業、跨領域、跨區域流通和交易。
加快數據流通安全技術創新發展和標準化建設。鼓勵企業加強隱私計算、區塊鏈、數據沙箱等數據流通安全技術的研發和集成應用,為數據的高效、合規流通提供更多解決方案。建立專門的數據監管機構或委托現有監管機構履行相關職責,實現數據的合理、有效和安全利用,推動數字經濟健康持續高質量發展。
盡快構建數字經濟利益共享機制。完善中介交易機制,以降低中小企業的交易合規成本。加快構建數字經濟空間布局的平衡機制和區域間利益共享機制,推動數據要素跨區域融通,以實現更加公平、更大范圍的區域協調發展。(作者 張靈 李志起 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