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
智能汽車是橫跨汽車制造、信息通訊、人工智能、智慧交通等學科及領域的新興產業。目前,我國智能汽車行業尚處于發展初期,L2級輔助駕駛已經具備大規模量產的能力,而L3、L4自動駕駛系統現處于研發和小規模的測試階段。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的市場規模以達到1209億元。
不久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在市場引起熱烈反響,產業鏈企業躍躍欲試,表示將積極參與試點申請,共同助推產業進一步落地發展。業內人士指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前景遠大,但目前商業化模式尚未形成,制約了相關產業進一步發展的速度。相關政策進一步為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奠定基礎,為產業注入新的活力...[文章閱讀]
隨著汽車產業數字化轉型深入發展,汽車軟件扮演的角色愈發重要。目前,國家提出 “要打好科技儀器設備、操作系統和基礎軟件國產化攻堅戰”;工信部等政府部門也為汽車軟件發展推出了系列相關舉措。可以說,加強基礎研究,推動操作系統和基礎軟件國產化發展已經成為行業共識。然而,汽車軟件發展面臨著許多新挑戰,比如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高端人才短缺、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等...[文章閱讀]
汽車產業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革”。當下,發展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引擎,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形成廣泛共識,正處于加速發展階段。與此同時,以新能源汽車為主體的智能網聯汽車開始進入落地關鍵期。日前,天津發布了《天津市加快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7年)》(簡稱《方案》),將大力發展新能源整車,搶占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新賽道...[文章閱讀]
隨著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持續深入,智能電動汽車將成汽車市場和下一代移動互聯網AIoT平臺競爭的焦點產品。智能電動汽車數字化發展趨勢不可避免,未來“人機交互”的概念將會在主流汽車產品中得到更好的體現...[文章閱讀]
關于FPGA是否會被替代的討論時常會出現,近期甚至有FPGA企業在推出新產品時會特別強調“無需FPGA知識背景即可上手”,令人懷疑FPGA的未來市場前景。然而,這類誕生于上世紀80年代、在半導體極度追求高算力的背景下存在感稍弱的品類,正在汽車向智能化、定制化、新能源化轉型的路上嶄露頭角,呈現出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閱讀]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超四成乘用車新車具備組合輔助駕駛功能,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技術創新活力增強。記者獲悉,下一步相關部門將進一步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及時制定完善促進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等技術應用的政策舉措,啟動實施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探索開展自動駕駛商用化運營。...[文章閱讀]
汽車強國建設迎來關鍵轉折點,智能化、低碳化、數字化已成為實現汽車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為此,需要突破核心共性關鍵環節,掌握引領未來發展的前沿技術,以促進汽車產業鏈、創新鏈和價值鏈的升級與重構。8月17日,炎黃盈動正式發布《2023低代碼PaaS加速汽車行業數字化轉型白皮書》,匯集20年行業深耕經驗、10位行業專家、100+用戶實踐,三大行業細分的典型案例呈現,為汽車行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參考...[文章閱讀]
近年來,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模呈現蓬勃發展趨勢。尚普咨詢調查顯示,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模從2017年的998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3551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35%。得益于國家政策、技術以及市場需求等多方面多重加持,預計2023年,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模將達到3960億元...[文章閱讀]
智能網聯汽車芯片江湖近日又起波瀾。將自動駕駛SoC算力“卷”到2000TOPS的英偉達與聯發科達成合作,為軟件定義汽車提供人工智能座艙方案;用“連接”賦能智能座艙平臺的高通與中科創達成立智能網聯車聯合創新中心,為國內合作伙伴提供底層軟硬件支持;通過收購Mobileye加強自動駕駛實力的英特爾對外展示與聯想合作的重慶車聯網項目,展現了英特爾硬件產品及軟件開發套具的能力...[文章閱讀]
Omdia顯示面板業務研究分析師蔣與楊對《中國電子報》記者指出,顯示驅動芯片在汽車領域主要應用于儀表盤、中控臺、抬頭顯示、后視鏡、行車記錄儀顯示。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興起和智能駕駛、智慧座艙升級換代,消費者對車載顯示屏幕的需求進一步多樣化,比如娛樂系統顯示、抬頭顯示等多個車載顯示應用需求持續增長,單車車載用屏尺寸和數量繼續上升。未來配備智能座艙的汽車中,可能會增加副駕駛、后排座椅娛樂系統、扶手屏等顯示設備,一輛智能汽車所配備的顯示屏幕有望多達十幾個。...[文章閱讀]
“隨著技術進步,電視、空調、手機等行業的整體價格大幅下降,‘摩爾定律’體現明顯,以電子部件為核心的智能電動車同樣適用這一定律。”零跑科技創始人、董事長、CEO朱江明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表示,未來智能電動車將以兩年為一個更新周期,伴隨著兩年迭代一次的速度,十年后智能電動車可能迎來5萬元時代。...[文章閱讀]
近幾年,車規級芯片、AI、通信、自動駕駛等全產業鏈新技術的迭代升級,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據相關機構預測,我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加速增長,到2023年,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將突破3300億元...[文章閱讀]
智能汽車大潮洶涌而至,成為繼智能手機之后的超級智能終端,麥肯錫預測,2025年智能汽車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9萬億美元,廣義汽車操作系統市場為361億美元。汽車操作系統對下控制汽車硬件系統、對上提供軟件運行環境,是汽車軟件化和智能化的關鍵基石,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文章閱讀]
智能汽車是汽車產業的變革性技術,已引起世界各國的激烈角逐,中國發展智能汽車也已形成共識。我們的頂層規劃以及產業政策日趨完善,技術研發逐漸進入商業化創新階段。未來中國要發展智能汽車,就應該從一體化的架構體系構建和關鍵技術突破方面作出積極探索。考慮到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特征及社會屬性,我們難以采用國際上的單車智能發展路徑,需要探索“中國方案”,要充分融合智能化和網聯化的技術路線,探索適合我國智能汽車的發展方案...[文章閱讀]
經過十余年布局與搶跑,我國汽車產業在電動化的上半場競賽中已經取得領先優勢。當電動化不再是車企的轉型壁壘,軟件就成為汽車之魂。摩根斯坦利預測,未來,汽車60%的價值都將來自軟件,不斷迭代的軟件將賦予汽車更加持續的生命力。智能汽車操作系統作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大腦”,亟待進一步發展。更迫在眉睫的是,對于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而言,這一窗口期或許只有3-5年...[文章閱讀]
現今,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汽車與能源、信息通信等領域有關技術加速融合,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成為汽車產業的發展潮流和趨勢。根據IDC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智能網聯汽車出貨量達到1370萬輛,預計2025年出貨量將增至2490萬臺,智能網聯系統在汽車產業內的裝配率將達到83%的水平...[文章閱讀]
汽車智能化大潮洶涌而至。作為實現智能汽車差異化競爭的關鍵要素,智能座艙成為當下汽車業最為炙手可熱的領域。特別是科技大廠紛紛殺入這個賽道,多種新技術的融合賦能,讓智能座艙打開更具想象力的空間...[文章閱讀]
經過研究分析可以發現,作為新能源汽車的純電動汽車實現智能化的可能性較大。電力的支持使得純電動汽車制動以及空調等裝置的驅動得以保障,電信號實現了傳感器的使用和信息輸入。將環境感知、多等級輔助駕駛等聯系起來,使得各功能形成綜合系統,實現一體化。利用好計算機、自動化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保障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還可通過人車交互的智能系統,實現汽車工業的智能化...[文章閱讀]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