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審批流程不斷縮短、納入醫保時間不斷縮短、市場銷售額不斷擴增……在政策支持、市場認可、需求增長的多重利好下,創新藥行業正迎來快速發展的機遇期。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醫藥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4465.5億元,同比下降1.4%;實現利潤2111.2億元,同比下降1.2%。以上三項指標的增速分別低于全國工業整體增速4.8、4.3和4.7個百分點,改變了多年來在工業領域領漲的態勢。積極的變化是,分季度看,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行業主要經濟指標有所改善,工業增加值重回正增長,營收、利潤降幅收窄。
今年以來,中藥材漲價引發業界持續關注。中國中藥協會數據顯示,在亳州、安國、成都、玉林幾大中藥材交易市場上,超過200個常規中藥材品種年漲幅超過50%,100個常規中藥材品種年漲幅超過100%,25個常用大宗中藥材年漲幅超過200%。
生物醫藥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年來,我國隨著生物技術進步、人口總量持續增長以及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劇,生物醫藥市場規模將穩步發展。生物醫藥產業鏈上游為原材料及研發環節,中游為制藥及醫療器械,下游為醫藥流通及醫療服務。
餐廚廢油“地溝油”提煉為飛機燃料;煉鋼產生的尾氣可以變成高營養的飼料蛋白;農業廢棄物秸稈能做成一次性吸管……記者從8月28日開幕的2024中國生物制造大會上獲悉,生物制造作為以工業生物技術為核心的先進生產方式,正在食品、醫藥、材料、化工及能源等國民經濟重要領域加快滲透。
“目前來看,我國原料藥產業整體國際競爭力較強,短期內全球原料藥產業格局不會發生大的變化。”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西藥制劑分會副秘書長石天放表示,盡管如此,新形勢也迫使我國原料藥企業加快轉型升級。
熱熱鬧鬧的線粒體大廠中,線粒體基因細胞色素b(CYTB)兄弟的一項全新能力,已被我國科學家解鎖出來。5月3日,國際期刊《細胞-代謝》刊發了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劉興國課題組的該項研究成果。他們首次發現并證實了線粒體基因細胞色素b可編碼一個新的線粒體基因編碼胞質翻譯的蛋白CYTB-187AA,進一步表明CYTB-187AA在哺乳動物的早期發育中發揮重要作用。該研究改寫了教科書中“線粒體基因組編碼13個蛋白”的論斷。
來自世衛組織、美國和德國的器官移植專家近期相聚在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他們此行的目的是觀摩一場采用中國原創技術開展的肝臟移植手術。這場手術采用中山一院何曉順教授團隊的前沿技術——無缺血器官移植技術,該技術破解了器官移植手術中的供體器官缺血損傷難題,可實現供體器官以“最鮮活”的狀態進行移植,近年來受到全球器官移植業界廣泛關注。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