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摘要:中國是全球第一大光纖光纜需求國和制造國,但長期以來光纖的母體-光纖預制棒,一直依靠國外進口。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過不斷地自主創新和合作,光纖預制棒將基本實現國產化。
光纖預制棒是有特定折射率剖面,用來制造光纖的石英玻璃棒;光纖預制棒(俗稱光棒)一般直徑為幾毫米至幾十毫米。光纖預制棒是光纖制造工藝中技術含量最高的部分,被視作光纖金字塔的明珠。光纖預制棒和拉絲工藝直接決定了光纖光纜企業的生產質量、成本和利潤,光纖預制棒、光纖、光纜占整個產業鏈的利潤比約為7:2:1。
長期以來,光纖預制棒生產技術掌握在康寧、信越等國外大廠手中。由于技術水平的限制,以前國內的廠商都要至少進口一部分光纖預制棒來生產光纖,光纖的成本不容易控制。
數字顯示,我國2009年光纖預制棒凈進口量占實際使用量的72.4%,2010年的自給率也才31.6%。不過隨著預制棒技術的不斷突破,中國光纖光纜大廠開始自主生產光棒,到2013年,光棒外購比例減至43.6%;2016年底,我國光纖預制棒的外購比例已不到20%。2017年國內光棒產量為7550噸,光棒供需缺口約1750噸,自給率約為84%,但市場仍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政策的大力支持
近年來,在“寬帶中國”、“光網城市專項”、“電信普遍服務”等政策不斷推動之下,寬帶接入用戶總數和光纖接入用戶總數一直保持穩定增長,再加上以“一帶一路”為代表的國家政策層面因素的推動,進而帶來光纖光纜行業的持續景氣的發展狀態。發展勢頭迅猛,供需持續緊張,成為了過去幾年國內光纖光纜行業的最大特點。到現在中國已是全球光棒需求最高的國家,2017年占到了全世界總需求量的60.5%,預計接下來幾年還會有些許提升。由于中國市場對光纖光纜的需求量越來越高,對光纖預制棒的需求量也隨之不斷增大,2015年至2017年,國內平均每芯公里光棒的價格從30.5元漲到41元。
表1 光纖預制棒價格及漲跌幅度
誘人的巨大市場也吸引了美、日等光棒產能過剩國的注意。2003年以來,國家先后啟動了8起光纖及光纖預制棒的反傾銷案,2015年來更加高效和精準,此舉充分抑制了國外廠商在光棒、光纖上的傾銷行為,保護了國內光纖行業的平穩健康發展。2018年7月10日商務部公告稱,自2018年7月11日起,將對原產于日本、美國的光纖預制棒繼續征收反傾銷稅,實施期為5年。其中,對美國公司中的康寧公司、費特有限責任公司、德拉克通信美國公司的征收稅率分別為37.9%、33.3%、78.2%,其他公司為78.2%。
由于光棒反傾銷稅的作用,國外出口的光棒數量開始減少,提升了光棒的價格,間接拉高了光纖光纜的價格;從而加劇了國內光纖供需緊張的局面,助推了國內光纖光纜行業高景氣發展狀態,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光棒企業加大了研發力度和產能。
市場機制下的技術進步
2007年我國光芯需求量不足6000萬公里,2017年需求量已經超過3億芯公里,10年增長超過5倍。2018-2020年,5G將帶來一波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小浪潮,光纖作為最基礎的設施必是最先收益的產品。中國移動率先開啟大規模的投資,2018年第一批集采光纜規模達1.1億芯公里,同比增長80%;中國移動有線寬帶用戶規模直趕中國電信,迫使中國電信不得不加大對寬帶網絡的建設,2018年集采光纜超過0.5億芯公里。中國聯通在混改之后也擁有充足的資金,預計后續也會跟上移動和電信的步伐。
為了改善我國在光纖產業中光纖預制棒技術落后的被動局面,國家也對光纖預制棒行業給予了大力支持。國內數家光纖生產企業都加大了對光纖預制棒的研發投入,光纖五巨頭表現最為突出。2004年以后,國內光纖企業將技術引進的目標鎖定在VAD或者芯棒制造技術+外包制造技術(VAD+OVD),都經過一系列的研發與改進,光棒的沉積速率得到了極大地提高,大幅提高了效率和產能。
目前,中國光纖預制棒生產企業通過引進外資和對研發的大力投入,已經具備了相當的研發和制造能力。隨著國內多家知名光纖光纜企業不斷的擴產,國內各大企業光纖預制棒的產能已經得到一定的釋放,并在未來兩三年內能夠實現自給自足。擁有了光纖預制棒,即得到光棒-光纖-光纜一體化的生產能力,同時獲得產業鏈利潤最大部分;對外可以將光纖光纜的成本優勢發揮到最大,對內則可以全面控制產品質量與產品性能,將產品競爭力發揮到最大,所以說光纖預制棒是光纖光纜企業的“必爭之地”。
光棒將不再依賴進口
因為需求和技術的雙重爆發,近兩年中國光棒項目布局明顯增多,除了長飛、烽火、富通、亨通、中天光纖光纜五巨頭大幅擴能增產外,鑫茂科技、中利科技、杭電股份、通鼎互聯等中國主要光纖光纜企業也開始布局光棒產業化項目。根據企業公開披露信息,預計全國光纖預制棒產能有望在2023年超過25000噸。
由于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光纖光纜需求的也水漲船高,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還將存在三到四年。預計到2022年,中國光棒產能有望實現完全自給,2023年中國光棒產量和需求量分別有望達2.5萬噸和1.94萬噸。當前,我國光纖生產企業應抓住歷史機遇,不斷提高光纖預制棒的技術水平,增強光纖光纜產品的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結語
在過去的30年中,我國光纖預制棒產業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國內企業不斷加大對技術研發的投入,成功打破了國外企業的技術封鎖;從曾經預制棒全部依賴進口、只能進行簡單的光纜加工,到今天一躍成為全球光棒最大的制造和需求國,光棒產能保持年均33%的大幅增長,逐漸擺脫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但需要明白的是,立足國際先進水平來說,在光棒產業方面我國仍有諸多不足,例如高純度硅料和鍺料還基本依賴進口、高性能光纖的制造還存在不小差距,光棒生產新工藝還需繼續攻堅克難。
本文為我公司原創,歡迎轉載,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