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摘要:放療技術趨向于精確治療的同時,也使得臨床治療的劑量驗證變得更加復雜。劑量驗證是放療質量控制的重要一環,放射治療計劃的制定直接關系著放療的最終效果,因此精準的劑量驗證工作是至關重要的。現有國內的劑量驗證工作主要采用實驗測量的方法,盡管較為準確有效,但時效性不高、耗時耗力。而獨立的計量算法并輔以EPID技術可以給臨床工作者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本文主要介紹了國內現有的放療劑量驗證方法并對其優缺點進行了比較。
國內現有放療劑量驗證技術
目前,國內主要應用的劑量驗證方法分為兩個方面:治療前劑量驗證和在體劑量驗證。放療前劑量驗證主要是通過模擬的放射治療參數設置,從而保證患者接受的劑量準確性和正確性。治療前驗證是將患者的治療計劃移植到模體上做模擬放射治療,把采集到的數據與計算劑量相比較,從而判斷治療計劃的合理性。治療前驗證的方法有:等中心點的絕對劑量測量、二維平面劑量測量和三維體積內劑量分布檢驗等。絕對劑量測量設備多使用電離室、熱釋光劑量計,二維平面劑量測量主要使用膠片、二維電離室矩陣來完成。使用較多的設備為Delta4驗證系統和Compass驗證系統。
在體劑量驗證是能真實探測患者接受劑量多少的方法,它可以反映數據傳輸、機器故障、患者體內結構變化導致的劑量差異。目前有多種方法可以實現在體驗證,其中應用較多的有:基于體表或者腔內實施探測器監測、基于日志文件的劑量監測、基于加速器機頭出射線的劑量監測、基于患者出射線的劑量監測,實際臨床中多是配合電子射野影像裝置(Electronic Portal Image Device,EPID)來達到監測目的。
現有劑量驗證技術的缺點
放療的最終目的是盡最大可能提高治療增益比。目前興起的IMRT調強放射治療(Inter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和VMAT容積調強放射治療(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等技術在劑量分布上已經很好地契合了這一點,但是由于技術復雜,實施步驟比較繁瑣,導致病人在放療過程中可能會因為某些不確定性因素接受到與處方劑量不相匹配的照射。VMAT是調強放療與弧形治療的有機結合,擁有調強治療劑量分布的“優”和弧形治療的“快”的特點,技術過程比較復雜。放射治療的過程中存在許多不確定的因素,所以 IMRT與VMAT技術的治療劑量準確性的高低影響著治療效果。
現有的劑量驗證方法都有自身的缺陷,實際操作時多是幾種驗證方法配合使用。目前IMRT與VMAT等治療計劃劑量驗證方法多數是治療前驗證,比如在進行VMAT治療時,一般是等中心點劑量驗證和二維平面劑量驗證,為檢測劑量傳輸過程的精確性,實時在體劑量驗證也至關重要。如放療過程中使用加速器日志文件重新計算劑量,并與TPS(放射治療計劃)測量結果進行比較,將日志文件重建劑量的方法作為一種輔助劑量驗證方法。
表1 各種劑量驗證方法優缺點
(數據來源:五度易鏈研究中心整理)
基于EPID技術進行劑量驗證的應用
EPID電子射野影像裝置(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實際上是一組輻射探測器,由探測器提劑量學信息,經過刻度和校準來進行放射治療檢驗,主要由探測器部分(前端探測器)和信號處理部分(后端電子學)組成。EPID主要用來在治療前或治療中獲取患者位置信息,操作人員可根據解剖結構來判斷位置是否有超過允許值的偏差,若超過允許偏差,放療技師可以修正擺位以以減少擺位隨機誤差。EPID 探測器分辨率高、動態范圍大,在實時在體劑量驗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其獲取圖像和驗證位置的速度比傳統的膠片驗證也要快得多,且獲得的圖像可以進行存儲便于后期處理。
總之,EPID由于分辨率高(0.4 mm)、沒有角度響應的影響、測量簡單方便,不影響治療、可進行實時劑量驗證等特點,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到臨床劑量的測量。
結語
基于 EPID 的三維在體劑量監測系統的劑量監測結果不僅反映了加速器的執行誤差和患者位置變化導致的劑量誤差,還反映了TPS劑量算法模型所導致的劑量計算差異。基于 EPID 的三維在體劑量監測系統在臨床的廣泛應用將有助于更進一步提高放射治療的質量。
本文為我公司原創,歡迎轉載,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