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摘要:白粉虱是我國農業種植中的主要害蟲之一,近年來隨著農作物種植方式的不斷改變及害蟲抗藥性的增加,白粉虱的防治也越發困難。本文將重點分析白粉虱對于農作物的危害、防治難點及治理手段。
粉虱隸屬于半翅目,胸喙亞目,有翅且多為白色,是一類體型微小的植食性刺吸式昆蟲,在全球各地都廣泛分布。粉虱種類較多,全球記錄種類超過150種,其中對于農作物危害較大的主要有煙粉虱和白粉虱。煙粉虱是世界上危害最大的入侵物種之一,《科學》雜志把其稱為“超級害蟲”,這種害蟲起源于地中海地區,隨著一品紅等植物傳播到世界各地,1949年首次在我國出現,隨后出現階段性的爆發,對我國農作物帶來的危害十分嚴重。白粉虱相較于煙粉虱危害較小,但是寄主植物種類更多,可寄主在蔬菜、果樹、花卉、藥材、牧草、煙草等600多種植物上,其主要危害溫室、大棚及露天果蔬類,是我國農業種植中的主要害蟲之一。
白粉虱爆發與溫度密切相關 可傳播多種病毒病
白粉虱繁殖能力較強,一頭雌蟲一次最低產卵100 粒,最多可達500 粒,終生產卵數量在3500粒以上,且在適合的條件下成活率極高。同時一年內白粉虱可發生10代左右,世代重疊現象嚴重,在一定區域能同時存在多代白粉虱,其主要階段包括卵、若蟲、偽蛹及成蟲。白粉虱的繁殖速度與溫度關系密切,在18-20℃的環境下繁殖一代需要30天左右,24-25℃的環境下繁殖一代需要25天左右,而在27℃的環境下繁殖一代僅需22天左右,而大棚溫度一般在20℃以上,這也為白粉虱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因此溫室大棚也成為了白粉虱爆發的重災區。
白粉虱具有很強的趨嫩性,對于早期未成熟農作物危害較大,成蟲和若蟲一般喜歡群居寄生在作物葉片的背面,從植株頂部嫩葉到最下部都有白粉虱寄生。白粉虱對于農作物的危害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直接危害,白粉虱通過自身生長的刺吸式口器刺入作物植株組織內,通過連續吸取葉片汁液及植株內的碳水化物,造成寄主營養缺乏,影響寄主的正常生理活動,使葉片發黃枯萎、果實焉萎變黑,嚴重時會導致植株的死亡。另一種是間接危害,白粉虱在吸取植株營養物質的同時會分泌大量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其分泌的蜜露會招致灰塵污染和霉菌寄生,影響寄主的光合作用和外觀品質,同時白粉虱也可作為植物病毒的傳播媒介,引起寄主植物發生病毒病如煙煤病、霉菌病等病害。白粉虱若蟲在吸食植物營養時所分泌的唾液會破壞葉片中的葉綠素和淀粉,使植物細胞發生質壁分離,葉片會出現褪綠葉斑,嚴重時還會出現黑紅斑。總體而言,由于溫度的影響,白粉虱對于大棚農作物危害最大,且一旦爆發后果十分嚴重,這就需要加強對白粉虱的防治,把蟲害控制在爆發前期。
白粉虱繁殖快抗藥性強 徹底治理難度較大
白粉虱危害較大且治理起來存在一些難點,白粉虱種群基數大、繁殖速度快、且存活率較高,如果沒有完全消滅整個群體,一旦生長條件適合,白粉虱將會再度爆發,徹底根治十分困難。白粉虱還具有世代疊加的特性,在同一植株上會同時存在卵、若蟲、偽蛹、成蟲四種形態,目前沒有一種高效藥可以同時殺死這四種狀態的的白粉虱,若想徹底治理就需要連續噴灑不同種類的農藥,這也增加了人力成本和經濟負擔。同時化學農藥對于白粉虱的治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方面白粉虱具有翅膀,在噴灑農藥時會遷移逃離,在藥效消退后再遷回繼續危害農作物,同時白粉虱的翅膀有蠟質層,可以減少農藥的粘附,降低農藥對其的殺傷力;另一方面,由于白粉虱常年爆發,種植戶每年都會進行多次農藥殺蟲,這也致使白粉虱的抗藥性急劇加強,普通的殺蟲劑無法起到良好的殺蟲效果。針對這些難題,研發出治理白粉虱的有效藥物或者高效殺蟲方式對我國農業生產至關重要。
治理白粉虱仍以化學方法為主 物理及生物防治應用將逐漸增多
目前治理白粉虱的方式有多種,從根源治理主要采用清園和輪茬換作。在農作物收獲后進行種植區域的徹底清園,將病株病葉病果以及枯枝殘葉雜草等,進行集中焚燒或者深埋處理,殺死隱藏的白粉虱及其幼卵,從根源杜絕白粉虱的爆發。在白粉虱發病嚴重的區域,可以進行輪茬換作,種植不易發生白粉虱的農作物如蒜苗、油菜、芹菜等,這也可以有效杜絕白粉虱蟲害的發生。
針對白粉虱的治理,化學方法依舊是主流方式,在棚室休棚時,可以利用藥物進行高溫熏棚滅殺白粉虱。閉棚后把棚溫升高到30℃以上的高溫,然后使用白粉虱煙熏劑對整個大棚進行煙熏,殺滅存活的白粉虱。在種植過程中治理白粉虱也可使用多種藥物,包括聯苯菊酯水乳劑、高效氯氰菊酯煙劑、吡蟲啉、噻蟲嗪等。另外,把以上藥物與螺蟲乙酯、吡丙謎等混合使用,具有兼殺若蟲和成蟲的效果,提高了殺蟲效率。
除了以上方法外,還可以應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術。物理防治主要采用防蟲網、反光膜和黃板。生物防治技術則主要采用白粉虱的天敵進行治理,其寄生性天敵有膜翅目昆蟲,捕食性天敵有鞘翅目、膜翅目、半翅目昆蟲和捕食螨類等。目前農業種植中應用最多的是麗蚜小蜂和養護草蛉,一只麗蚜小蜂能夠消滅20-30只白虱粉,1頭養護草蛉能夠消滅170頭粉虱幼蟲,配合其他的防治手段,對于白粉虱能起到良好的治理效果。隨著綠色產品不斷推廣,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治也成為熱門的技術手段,其應用正逐漸增多。
結語
目前,白粉虱已經成為我國農作物種植中的主要害蟲之一,受到溫度的影響,其對大棚農作物的危害尤為嚴重。白粉虱具有繁殖速度快、成活率高、抗藥性強及危害大的特性,一旦大規模爆發治理較為困難。目前治理白粉虱的方法還是以化學方法為主,隨著綠色無污染產品需求的不斷增長,及農藥的不斷棄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也逐漸增多。
本文為我公司原創,歡迎轉載,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