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摘要:據相關部門2014年公布,我國大城市小汽車與停車位數量的平均比例約為1∶0.8,中小城市約為1∶0.5,而發達國家約為1∶1.3。停車難的現象已嚴重影響到居民的日常生活,本文從停車位的供需兩端和現有停車模式出發,對停車難的問題進行了原因分析。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踏入“有車一族”的行列逐漸成為大眾的追求,國內汽車保有量連年跳躍式增長,隨之而來的就是交通狀況不堪重負、停車難的問題。
需求方高速增長
城鎮化進程加速催動。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發展不可抗拒的趨勢,而城鎮化和汽車社會又是現代化社會發展的標志,兩者之間的協調狀態是保證現代化井然有序進行的關鍵。但是許多城市的停車問題日益突出,主要原因還在于城鎮化發展的過程中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汽車保有量之間未做到有效平衡(規劃建設發展的時候只是考慮了行車的問題,并沒有兼顧停車的問題,加之亂停亂放的不文明現象屢禁不止),從而導致城市“一車難停”的現象。
國內汽車保有量持續增長。我國的汽車保有量是在近幾年才開始飛速增長的,城市內交通的惡化現象也隨之加重。短短十年間,交通擁堵的現象已經成為了大中型城市固有的“代名詞”,雖然地方政府都在著手加大基礎交通設施建設,但都跟不上汽車保有量的增長速度。
據公安部公布的最新車輛數據信息,截止到2018年12月2日,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25億輛,相比2017年底增加1556萬輛,其中以個人名義登記的小型和微型載客汽車達1.87億輛,約占汽車總量的78%,2018年以來,全國私家車保有量月均增加161萬輛,保持持續快速增長。從城市情況看,全國有61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過百萬輛,26個城市在200萬輛以上,8個城市在300萬輛以上。
供給方存量不足
城市長遠規劃的欠缺和滯后。城市發展時期的不同產生了新、舊城區之分,新舊城區均存在停車位不足的情況。
舊城區普遍存在路網密度低、支路系統性差、公共停車的場所主要以路內為主、政府提供的公共設施不足和環境較差的缺點,雖然政府一直不斷地對老城區的主干道進行改造,但是支路的改造建設還是不足,主要原因在于老城區生活功能比較集中,用地布局和發展空間受多種因素影響(政府機關大樓、醫院、銀行多為沿著主干道建設,老城區中存在很多名勝古跡),多種限制減慢了老城區的改造速度,從而老城區的改造并不能快速緩解目前的交通擁堵現象。
新城區是房地產開發商近年來主要的發展方向,城區的很多小區存在無停車位的現象,主要原因:開發商考慮到車位含公攤面積較大,遠不止樓房的盈利點高;開發地下停車場存在費用高、流程復雜,盈利點不高的問題;小區的車位配比較低,經濟實力相對好的家庭都擁有1輛以上車輛等。
停車模式較傳統,機械式停車場市場認可度高
國內停車場的類型主要有路內停車場和路外停車場兩大類。
路內停車場,即利用道路兩邊空余地段用來停放機動車,多數情況下是作為臨時停放車輛之用,可以在不影響交通秩序的情況下,有選擇地進行開放。優點:靈活方便,便于停放車輛,設備投資簡單;缺點:占用道路的寬度,停放時間長的車輛容易造成交通擁堵,不利于政府相關部門進行管理,很多亂停亂放的不文明現象屢禁不止。
路外停車場,指室內或室外專用的停車場,并不在道路上劃設,進一步可分為自行式停車場和機械式停車場。自行式停車場,即根據停車需求規模,占用大塊的土地,設備投資簡單,此類型停車場較適用于用地寬松的領域,若在用地較緊張的地段將會大幅降低停車場的效益。此外,近些年也出現了自行樓房式停車場,若面積較大,一次性投資也會較大,同時建設周期也會較長。據調查發現,一般的消費者都喜歡樓層較低的停車場,比較節省時間,出入方便;機械式停車場,即小塊面積土地輔助專門的機械停車設備構成,可以根據場地的規模大小靈活設置,空間利用率高和便于管理,主要缺點是車位的建設維修費用較高,停車場配備的技術人員水平較高,但此類型停車場越來越被市場接受。
結語
城市中停車難的問題普遍存在,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汽車保有量的上升和現有停車模式的滯后均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通過剖析原因尋找對策,從根源上對癥下藥,停車難的問題必將會迎刃而解。
本文為我公司原創,歡迎轉載,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