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癌癥并非不治之癥,只是一種慢性代謝疾病,大多數癌癥從出現到惡化需要8年到10年,但現在的很多檢查技術沒有做到早期預警,很多人查出癌癥時,已經到達了中晚期。那么目前為止,出現過哪些癌癥檢測方式呢。
組織活體檢查
使用組織活體檢查的歷史發展已經有1000多年歷史,通過從患者體內去一部分細胞或者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最終確定病情。這項技術能夠利用病灶的生物組織學結構判斷病情,但是也具有自己的一些局限性。
首先是適用性,不是每個人的身體都適合做活檢,然后是,檢測結果的有效性得不到保障,因為隨著疾病擴散,對組織的分析情況不能反映總體的情況。再次,由于活檢的結果具有一定時效性,可能對耽誤疾病的治療。
體液活體檢查
體液活體檢查的出現,解決了組織活體檢查的局限問題,相比組織活體檢查,體液活體的能夠提前檢測到癌癥,這個特點也使得體液活體檢查被評為2015年十大突破性技術。
體液活檢的方式不再需要采集組織活體,可以直接采用血液或者尿液做出檢測。主要包括的物質包括游離的循環腫瘤細胞、腫瘤DNA、循環RNA和外泌體。其中,ctDNA、循環RNA和外泌體是腫瘤自身分泌,或者腫瘤細胞死亡時釋放的物質。這些物質能夠通過腫瘤生長的血管,在全身進行循環,這也是體液活檢的實驗基礎。體液活檢快速得以發展,主要依賴于基因測序和信息技術的發展。
也有一些公司采取別的方式。比如從癌細胞的對立面——免疫細胞進行著手的Freenome,Freenome通過檢測血液中的CI DNA(循環免疫DNA)來檢測癌癥,比起CTC,單位血液里的CI DNA占比能達到80%,更容易檢測,目前公司已完成6500萬美元的A輪融資,還得到了Google母公司旗下生命科學部門Verily的青睞,其產品也已經開始應用于大腸癌檢測。
還有的體液檢測公司是利用RNA技術開展癌癥檢測的,Cofactor Genomics,該公司在2015年得到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150美元的資助,兩年后完成了A輪1800萬美元融資,其基于circRNA的疾病(研究表明circRNA與包括冠狀動脈疾病,帕金森病,精神疾病和癌癥在內的疾病密切的聯系)檢測技術對其他癌癥檢測技術來說是一個重要補充。
從整體上來說,大部分公司還是選擇了ctDNA路線,少部分選擇CTC,外泌體和RNA就更小眾了。
大部分癌癥發現時已經是中晚期,這代表著身體中會有10億個惡性腫瘤細胞和我們的免疫力系統抗衡,中晚期的癌癥治愈困難,死亡率高,癌癥檢測的技術改進是需要不斷研究的課題。
本文由五度數科整理,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