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近日,英國《自然·通訊》發表了一項新的癌細胞檢測技術。這項檢測技術能夠通過對細胞中DNA檢測,利用癌細胞中的DNA差異判斷是否為癌細胞。
DNA甲基化是DNA化學修飾的一種形式。DNA甲基化不改變DNA序列,但是能夠改變遺傳表現。“成熟”的人類細胞中都攜帶有這些修飾,這樣的修飾過程受到遺傳物質的操控。
癌細胞和普通的細胞存在很大差別。作為一種變異細胞,癌細胞具有能夠無限增殖,易轉化和易轉移的特點。這些變化的決定因素是細胞內部發生的病變,基因的差異也會影響細胞的甲基化水平和模式。
此次關于癌細胞的DNA研究,研究人員發現,癌細胞在病變之后,甲基化水平會受影響,我們能夠通過檢測細胞的甲基化水平檢測癌細胞,具體操作利用到了DNA與金納米粒子的連接特性。
采用這種方法,如果想要檢測癌癥,只需要在提取DNA后的十分鐘內就能完成檢測。目前為止,該研究團隊已經完成了100個樣本的研究測試。當然,這種方法也存在局限性,即只能檢測癌癥是否存在,不能檢測疾病類型和疾病的發展時期。
11月份時,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英國、丹麥、波蘭、荷蘭和瑞士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血流中循環的腫瘤DNA片段的尺寸,開發了一種新型的癌癥檢測技術,同時研究者也描述了如何在不同類型的癌癥中應用這種新型技術。
研究者Ellen Heitzer指出,人類的血液中含有許多小型的DNA片段,其中大部分為白細胞,但有時候也會引入其它的分子,比如,孕婦血液中會有來自胎兒機體的DNA,或者機體中會有來自癌變細胞的DNA片段;研究者表示,來自腫瘤的DNA在尺寸上不同于血液中其它類型的DNA,腫瘤的DNA片段尺寸往往要小于其它的DNA片段。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全球人口有六分之一的死亡由癌癥造成,癌癥已成為世界第二大死因,僅2015年就有880萬人死于癌癥,而就在WHO近期公布的最新癌癥數據顯示,2018年將有960萬人死于癌癥。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癌癥的治療方式也日趨成熟,包括外科手術,化療治療,放射治療等等。但是癌癥本身很少在早期表現出相應癥狀,等到癥狀被發現并確診,癌癥一般已經發展到了中晚期,此時癌細胞很大概率已經轉移到其他器官和組織,根治難度就會加大,死亡率也會大大提高。
相對于癌癥的嚴重性,早期發現癌癥十分重要,普通的體檢發現癌癥存在一定困難,而MRI和CT等工具使用的頻率很低,當前的市場確實需要能提前發現癌癥的經濟有效的檢測工具。
本文由五度數科整理,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