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報告針對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2030年的核心趨勢、市場格局及車企成功范式進行了詳盡的總結。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麥肯錫中國區汽車咨詢業務負責人管鳴宇則表示:“隨著中國汽車工業成熟度的加速提升,前十名車企的市場份額有望突破90%;與此同時,未來3-5年中國車市將出現更多兼并購和深度合作。展望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將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和潛在風險,但在五大核心能力的 '護城守衛'下,前沿技術創新者、成本極致把控者、生態平臺運營者、細分賽道引領者等四類領軍車企將在'大浪淘沙'中脫穎而出。”
全球乘用車市場新能源滲透率將達50%
據報告預測,從市場規模來看,2030年全球乘用車市場新能源滲透率將達50%。全球新能源汽車正值高速增長階段,到2030年,全球乘用車市場規模預計超過80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將滲透率將達50%左右。盡管全球新能源汽車的整體滲透率漲勢迅猛,區域發展的差異化將愈發明顯。“在不同的區域,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其中領跑區域是中國和歐盟,滲透率會超過60%,這是我們對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和滲透率的判斷。”張永偉分析說。
另外,在技術的驅動和引領下,2030年的中國消費者在把智能化功能視為尋常配置的同時,將更重視基于智能化能力的個性化場景。同時,隨著智能化功能在海外市場逐漸普及,歐美消費者有望像中國消費者一樣,大幅提升對智能化功能的需求。
從消費層面來看,全球市場與中國市場發展趨勢比較一致,但也存在著臺階式的變化。中國消費者對全球新能源汽車消費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一方面,歐美消費趨勢會追隨中國的消費趨勢,目前中國的消費者比較關心繼電動化之后的智能化功能,比如基于智能化的個性化場景。但在歐洲,消費者現在關注的是疫情之前中國關注的一些因素,比如續航里程、動力效率等等,各區域市場需求會呈現臺階式的變化。這也意味著中國市場將會處在一個持續引領的角色,對全球市場的帶動性也會越來越強。比如很多跨國汽車企業,過去是將生產布局在中國,在中國生產、在中國銷售,現在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把研發放在中國,在中國研發、生產,在全球銷售,或者是在中國研發,在中國之外生產、銷售,中國會成為全球研發的重要集聚地,這是中國消費者的變化所決定的。張永偉認為,隨著智能化的普及,到2030年無論是中國市場還是歐美市場,會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關注汽車智能化。這也決定汽車智能化是企業未來競爭的主賽道,所以消費的變化有臺階式,也有趨勢趨同的特征。
技術迭代推動新能源汽車普及進入快車道
在電動化方面,到2030年,低成本和下一代電池技術創新,將推動油電同價和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在智能化技術方面,智能駕駛和生成式AI等技術的大規模應用與技術迭代。張永偉表示,技術的發展會推動汽車跨越式發展。人工智能和智能駕駛的應用領域會逐步滲透到下沉市場,這些技術不再是昂貴的技術,也不會只應用在高配置的汽車上,雙智技術大規模應用會讓普通汽車,特別是A級車變得更加智能,更加AI化,這有望促使各類高階智能化功能及配置從25萬元左右價格段下探到15萬元左右的車型。這是2030年人工智能和智能駕駛發展的一個標志性結果。讓雙智的技術從高階的配置進入到普遍的應用,這是一個里程碑。
從產品層面來看,“軟件定義汽車”成為趨勢,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將在時間和空間維度上實現五大核心功能的轉變,成為更智能的工作生活助手、最懂駕乘人員的智能化和情感化伙伴、由 “人駕”轉向 “智駕”的安全座艙、以消費者應用場景為導向的移動空間,以及能源網絡的重要參與節點。
報告中預測,到2030年,汽車在智能領域會聚集在五大核心功能上。一是汽車通過車聯網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比較高效的智能化助手;二是高級智能化會讓汽車與人實現融合,成為一個有情感化、個性化的緊密伙伴;三是座艙會更加智能,在不同的場景可以實現從人駕轉向智駕,人會更加自由;四是在智能化的驅動下,汽車會搭載更多適用于生活、工作的設施和設備,讓汽車進一步成為場景豐富的移動空間;五是汽車會通過車能互動成為重要的能源網絡參與載體,車網互動會讓電動汽車能源補給成本接近零。未來汽車會變得更加符合人們對生產、生活的智能化期待的產品。
汽車供應鏈將從 “全球標準化”轉向“區域差異化”,以滿足本土消費者需求,并從歐美推動創新發展為中國和歐美創新并駕齊驅。但不變的是,仍然沒有國家能夠在整車相關供應鏈上實現完全的自給自足,全球汽車供應鏈的跨國合作將維持不變。
中國車企有望在全球銷量前十大車企中占據多個席位
中國的新能源車企正在重塑全球汽車工業格局。報告中提出,2030年,中國車企有望在全球銷量前十大車企中占據多個席位。其核心驅動力之一是創新速度:尤其在競爭激烈的中國,領先新能源車企將在當前業已領先的基礎上繼續迭代2-3代產品。
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成熟,中國車市有望像成熟汽車工業市場的發展軌跡一樣,前十名市場份額有望突破90%。與此同時,未來3-5年中國車市將出現更多兼并購和深度合作,以通過規模效益的提升帶動車企盈利性的改善。
中國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正處于一個十字路口。報告建議,面對未來諸多不確定性與潛在風險,車企更應居安思危、戒驕戒躁,圍繞五大能力建立 “護城河”,包括核心軟硬件技術創新、成本的極致把控、跨生態平臺運營、精準把握消費者需求、高效的體系化組織。同時,車企應沿著四種成功車企類型探索適合自身的路徑:前沿技術創新者、成本極致把控者、生態平臺運營者、細分賽道引領者。(記者 祁曉玲)
轉自:中國工業報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