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近日,三大運營商陸續公布了2023年全年運營數據。數據顯示,一方面,運營商的5G業務全面鋪開,個人用戶數量持續增長,行業端應用也日趨成熟,總營收呈提升態勢;另一方面,運營商持續發力基礎設施建設,在深入推進傳統5G通信基站的基礎上,兼顧數據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為產業數字化轉型和新興產業發展添磚加瓦。基于此,2023年,運營商在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業務領域取得顯著突破,云計算一躍成為運營商三大支柱業務之一。
此外,運營商也在傳統通信業務以外積極布局人工智能領域,搶占人工智能風口。中國移動集團級首席科學家馮俊蘭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通信技術與信息技術正在深度融合,攻關人工智能領域是運營商的必經之路。”為此,運營商紛紛落子大模型領域,不斷嘗試在垂直行業中取得新突破。
用戶規模增勢突出
三家運營商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移動用戶數和5G套餐用戶數都呈現出迅猛增勢。據工信部統計,截至2023年年末,全國5G套餐用戶數總數已超過13.7億戶。
中國移動數據顯示,2023年移動用戶數累計凈增1599.4萬戶,5G套餐用戶數累計凈增1.80497億戶;中國聯通2023年的“大聯接”用戶數累計凈增1.2665億戶,5G套餐用戶數累計凈增4691.3萬戶;中國電信發布的運營數據則顯示,2023年,中國電信移動用戶數累計凈增1659萬戶,5G套餐用戶數累計凈增5070萬戶。
物聯網用戶規模也正在加速擴大。據工信部統計,我國物聯網應用仍處于規模化爆發期: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移動網絡終端連接總數達40.59億戶,其中蜂窩物聯網終端用戶數達23.32億戶,占移動終端連接數比重達到57.5%,同比增長26.4%。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我國蜂窩物聯網用戶數超過了移動電話用戶數,移動網絡應用呈現出“物”多于“人”的分布態勢。作為基礎網絡提供者,運營商在物聯網的加速發展中起到積極作用。以中國聯通披露的數據為例,2023年,中國聯通物聯網終端連接數累計達4.94億戶,全年凈增1.08億元。
在營收方面,工信部發布的《2023年通信業統計公報》顯示,2023年,電信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6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2%;按照上年價格計算,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16.8%。同時,物聯網業務收入比上年增長20.3%。
基礎設施建設筑牢行業底座
當前,我國已經建成了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5G網絡,我國5G發展世界領先已經成為行業共識。究其原因,我國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完備、技術領先,為5G發展筑牢堅實底座。
在通信基礎設施方面,據工信部統計,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5G基站總數達337.7萬個,相較2022年年底的231.2萬個,新建基站數量超過100萬個。據了解,目前,5G網絡已覆蓋我國所有地級市城區、縣城城區。
同時,隨著人工智能成為新的風口,算力需求暴增,算力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成為運營商2023年的“必答題”。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德沛指出,算力不僅是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基礎,更是一種支撐性技術,算力基礎設施建設迫在眉睫。
對此,運營商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為公眾提供服務的互聯網數據中心機架數量達97萬個,全年凈增15.2萬個,凈增量是上年的近兩倍。當下,三大運營商可對外提供的公共基礎算力規模超過了26EFlops(每秒萬億億次浮點運算)。
此外,在5G網絡驅動下,工業互聯網建設迎來新發展。業內專家向記者表示,5G是驅動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關鍵技術,工業互聯網則是5G規模化應用的主陣地。中國工程院院士桂衛華則指出:“工業互聯網是基礎設施,其建設是工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隨著運營商不斷拓展5G網絡融合應用的廣度和深度,5G已經在工業、礦業、電力、港口、醫療等行業實現規模化應用,“5G+工業互聯網”發展提速。工信部數據顯示,2023年,5G行業應用已融入71個國民經濟大類,應用案例數超9.4萬個,5G行業虛擬專網超2.9萬個。
不斷嘗試新興業務實現新突破
運營商的主要營收業務集中于傳統業務,如語音通話、短信、寬帶、流量等。2023年,在用戶數全面看漲的情況下,運營商的傳統業務運行平穩。工信部數據顯示,運營商全年互聯網寬帶業務收入達2626億元,同比增長7.7%;同時,其移動數據流量業務收入達6368億元,呈現0.9%的微幅下降。
同時,在數字化轉型的風潮下,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運營商新的業務增長點,數據中心、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業務收入后來者居上,一躍成為運營商電信業務的重要支柱。
工信部數據顯示,2023年,新興業務共完成業務收入3564億元,比上年增長19.1%,在電信業務收入中占比由上年的19.4%提升至21.2%。其中,云計算、大數據業務增長情況尤為突出,相關收入年均增長37.5%。
值得一提的是,新興業務發展在提高運營商收入的同時,也在不斷推動數字經濟的建設。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2023年,我國產業數字化收入超50萬億元,占我國GDP總量的40%。”
而在前沿技術研究方面,2023年,運營商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領域,運營商積極布局5G-A、6G等網絡技術的研發、標準化與應用,取得顯著成效。2023年,在運營商與華為等科技企業的共同推動下,5G-A關鍵技術測試已經全面完成,并于近日首次完成了5G-A規模組網示范。ITU、3GPP等機構表示,6G技術將于2030年進入產業研發階段,實現商用。
此外,在人工智能領域,特別是大語言模型領域,三家運營商也在積極布局。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預測:“未來三年,在生產經營環節應用AI大模型的企業占比將由目前的不到5%提高到80%以上。”
運營商對大模型的重視程度不言而喻。記者了解到,目前,運營商通過構建“1+N”大模型體系,擬使用一個通用大模型帶動N個垂直行業大模型,實現大模型與工業產業的融合應用。據悉,當前,中國移動的“九天”大模型、中國電信的“星辰”大模型等均已具備千億級參數。
作者:張琪瑋 來源:中國電子報、電子信息產業網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