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當前,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加速演進,引領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已成為驅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云計算白皮書(2023年)》顯示,隨著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深入,2022年云計算市場已經達到了4450億人民幣,增速是40.9%,預計在2025年我國云計算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
云計算政策持續向好,企業數字化轉型加快。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以云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2015年,國務院出臺《關于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2018年起,工信部印發了《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推動企業上云實施指南》、《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等,鼓勵云計算與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興技術的融合,推動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十四五”規劃還將云計算列為數字經濟重點產業,強調“上云用數賦智”,推動企業上云、上平臺,降低技術和資金壁壘,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
小編收集了關于云計算發展的幾個趨勢的相關資料:
混合云:混合云是指同時使用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架構。企業可以將敏感數據放在私有云中,同時將一些非關鍵任務和應用部署在公有云上,以實現成本效益和靈活性的平衡。
邊緣計算:邊緣計算是將計算和數據處理推向離用戶和設備更近的地方。這可以減少延遲并提高響應速度,特別適用于需要實時處理的場景,如物聯網、自動駕駛等。
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云計算為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提供了強大的計算和存儲資源,使得這些技術能夠更廣泛地應用于各個行業和領域。云上的人工智能服務可以幫助企業進行數據分析、預測和決策支持等工作。
安全和隱私:隨著云計算的普及,安全和隱私成為用戶關注的重點。云服務提供商不斷加強對數據的保護和隱私的控制,采用加密技術和身份驗證來保障數據的安全性。
環境可持續性:為了減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云計算服務提供商不斷推動可持續性發展。他們采用更高效的服務器和數據中心設計,使用可再生能源,并提倡資源的共享和回收利用。
云原生應用:云原生應用是指在云環境中開發和部署的應用程序,采用微服務架構和容器化技術,具有高度可伸縮性和靈活性。云原生應用可以更好地適應云計算的特性,實現快速部署和持續交付。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取得突破性發展,國內外云服務商紛紛推出千億參數級別的大模型。大模型的發展加速了云計算服務向大模型時代的遷移,基于大模型的MaaS(Model as a service)將成為云計算未來的一個主流商業模式,各大云廠商企圖借力大模型,建立云市場新生態。隨著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深入,云計算市場結構在發生變化,以容器微服務中間件為代表的PaaS在去年規模為342億,增速達到了74%,這說明云計算的價值開始從基礎設施向應用層開始上移。
未來十年,AI將是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驅動力。基于此,當前,政企正從“業務上云”加速邁向“深度用云”。深度用云就是從幫助企業應用云資源,到幫助企業應用云上的技術與服務;從幫助企業搭建全新的平臺底座,到幫助企業進行應用現代化改造;從使用云上的通用技術,到開發行業化解決方案;從提升企業的運維能力,到提升企業的運營能力;從幫助企業提升效率,到打造全新的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如今,使用云服務,山東能源集團已經在利用人工智能大規模“下井”,該企業和華為云打造的盤古礦山大模型,開發了40多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涵蓋采煤、掘進、主運、輔運、提升等多個場景。
結語:隨著技術進步,未來,云計算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給人們帶來更多價值!
文章來源:智慧城市網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