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2023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部門持續出臺政策支持國內氫能產業的發展。截至目前,國內加氫站數量位居全球第一,國內長距離輸氫管道正在規劃建設。
目前,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環渤海三大區域氫能產業呈現集群化發展態勢。在氫能的技術創新、電解水制氫裝置、儲運設備和燃料電池方面,我國已掌握了一批先進技術,高端裝備在逐步推向市場。
超過三分之一的中央企業已經在布局包括制氫、儲氫、加氫、用氫等全產業鏈,加速突破氫能全產業鏈關鍵材料及核心技術設備瓶頸。國內氫能以合成氨、甲醇等為代表的化工用氫占比約80%。2022年,合成氨約占氫氣消費總量的31%,預計這部分用氫未來完全用綠氫替代后,可實現每年碳減排超2億噸。
12月8日,國內首座商用分布式氨制氫加氫一體站——南寧振興加能站在廣西建成并成功試投產,為解決我國氫能產業發展面臨的運輸存儲難題提供了新路徑。
廣西南寧振興氨分解制氫加能站,采用“制、儲、加、運”一體化全產業鏈模式。液態氨到站卸入儲氨罐,送至制氫艙后,通過自主研發的氨分解-氫氣純化一體化工藝,分解出氫氣和氮氣,再經過壓縮和分離提純,氫氣從制氫艙產出,即可通過管束車運送到周邊場站或直接加入車內。
氫能產業發展的關鍵制約因素是氫氣的運輸和儲存。氨分解制氫是站內制氫的技術路線之一,相比傳統加氫站,該站增加了制氫環節,設計氫氣回收率達96%以上,有效解決了氫氣長距離運輸帶來高成本等問題。
振興氨分解制氫加能站具有實時信息采集、云端監控、自動報警等智能控制功能。制氫裝置占地面積僅80平方米,每天可產500公斤99.999%的高純度氫氣,目前可滿足南寧、柳州、北海等地車用氫氣需求。此外,制氫設備采用單元模塊化、撬裝化設計,可實現現場快速安裝、投運,便于快速推廣復制。
轉自:央視網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