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收錄專題 | OLED顯示屏_OLED屏幕_顯示技術_行業市場分析】
中小尺寸OLED 面板迎來高速發展期
消費者對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提出更輕薄、更便攜的使用需求,推動IT類產品不斷向柔性平面、折疊,乃至卷曲形態推進。聯想、華碩、惠普、戴爾、宏碁等眾多品牌在中高端產品線上相繼布局OLED面板,蘋果已明確規劃未來Macbook將全面切換至OLED屏幕。與此同時,隨著OLED面板價格下降,OLED屏幕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的產品定價已由萬元下探至4000~5000元。
根據咨詢機構預測,在IT領域,未來 LCD仍將是主流的技術選擇,而搭載Mini LED背光的LCD及OLED產品在高端市場將持續快速成長,為中尺寸OLED顯示產品帶來廣闊的市場前景。
以往中尺寸OLED產能主要集中在6代線生產,由于經濟效率不高,導致價格一直處于高位。今年,三星顯示率先布局第一條G8.7 OLED IT產線,預計2026年實現量產;京東方快速跟進,成都第8.6代AMOLED生產線預計2026~2027年實現量產。除此之外,LG顯示亦有相應高世代OLED產線規劃。
隨著面板供應端多元化以及經濟效率的提升,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用OLED出貨將呈現持續增長,OLED IT產能供應也將呈倍數級增長。群智咨詢預計,2028年OLED IT產能面積供應將增長近10倍,2024年市場滲透率提升至3.6%,2025年有望增長至5.1%,OLED IT將迎來高速發展期。
在手機領域,隨著OLED智能手機面板滲透率的提升,以及需求旺季的到來、新機的持續發布、產能結構的不斷優化,柔性AMOLED手機面板價格呈現上漲趨勢。
記者從京東方獲悉,第四季度受終端品牌需求持續高漲影響,柔性AMOLED需求預期保持增長,其全年1.2 億片出貨量目標正穩步達成。天馬微電子今年前三季度2條柔性 AMOLED 產線的手機顯示面板累計出貨量同比增長超 300%。
業內研判,手機OLED面板廠商稼動率維持在高位。群智咨詢移動事業部資深分析師陳自偉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預計2023年OLED面板在智能手機品牌滲透率達到48%左右,2024年將超過55%。在需求增長的趨勢下,面板廠對于OLED產品的價格將采取穩中求漲的策略。
TCL華星CEO趙軍表示:“對于明年OLED市場趨勢,我們的看法還是比較積極的。明年OLED在中高端手機方面應用會越來越多,另外,除了智能手機,在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和車載方面,OLED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這將給OLED技術帶來更高的價值以及更多的溢價。整體來看,OLED需求面是持續增長的,但供應面的增長有限,所以明年OLED市場是一個比較積極、持續增長的態勢。”
LCD TV面板供需漸趨平衡
2023年第一季度起,主要面板廠“按需生產”,LCD面板產品價格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復蘇跡象,價格延續上漲至第三季度達到高點。9月以來,各家面板廠主動下調稼動率,實行“按單生產”政策,進入12月,全球液晶電視面板市場供需過剩,面板價格維持下行趨勢。
鑒于“雙11”、“黑五”的促銷活動不盡如人意,電視品牌下調電視面板需求,面板廠則以減產應對。TrendForce研究副總范博毓透露,12月電視面板價格下跌幅度擴大,32英寸、43英寸下跌2美元,50英寸與55英寸下跌3美元,65英寸、75英寸下跌4美元。
一般而言,每年的第一季度是大尺寸面板傳統的淡季。業內有消息稱,面板廠正考慮在2024年第一季度將產線稼動率降至約60%、70%。據悉,TCL華星正在研究春節期間工廠放假安排,以此應對市場淡季。
京東方在11月30日投資者關系活動中指出,進入第四季度,隨著需求旺季逐步進入尾聲,部分產品價格出現回落屬正常現象,LCD TV類產品價格整體呈溫和下降趨勢。從需求來看,2023年全年,受TV大尺寸化加速影響,TV面板出貨面積有望恢復增長。2024年,受一些大型體育賽事等因素帶動,TV需求有望加速恢復。
群智咨詢TV面板資深分析師李曉燕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2024年第一季度,LCD面板供需雙方策略均有可能迎來重大調整。一方面,在上半年促銷及賽事備貨需求驅動下,面板采購需求有望迎來環比恢復;另一方面,面板廠將在春節前后加大控產力度,以驅動供需關系走向良性化。預計今年第四季度全球電視面板供需比(面積維度)為6.5%,明年第一季度收窄到4.8%,供需逐步趨于平衡。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隨著多條高世代LCD產線完成折舊期,面板廠更加需要調整步調,以新的姿態去追求高質量發展。在折舊壓力下,企業將不再追求滿產稼動,而是靈活地按需調控產能。面板廠在運營方面將更加求穩,頭部面板廠控產穩價將成為新常態,在價格波動周期中可以更靈活地爭取議價主動權。業內研判,液晶面板供應端按需生產或將成為新常態,面板價格波動預計將趨于溫和。
作者:盧夢琪 來源:中國電子報、電子信息產業網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