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中國從20世紀末開始探索和發展顯示產業,從彩色顯像管國產化、液晶顯示面板實力躍升全球第一、AMOLED面板產能迅速提升,再到Mini/Micro LED產業的全球前瞻性布局……中國顯示產業已經完成從“全面落后”到“產屏大國”的華麗蛻變,用顯示技術重塑全球顯示產業競爭格局。
在中國顯示產業技術不斷演進的30年中,京東方也實現了從蹣跚起步到全球顯示龍頭的驚世崛起,帶領中國顯示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大、從大到強,并以半導體顯示產業引領者的角色帶領中國顯示產業成為全球的重要一極。目前,全球每四塊屏幕就有一塊來自京東方,連續四年全球液晶TV面板出貨量第一,智能手機液晶屏、顯示器、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車載顯示屏均份額全球第一……這些京東方獨有的標簽成為中國顯示產業實力提升的有力注腳。京東方不僅是中國顯示產業崛起的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還成為影響全球半導體顯示產業格局與塑造新技術演進的中國力量。
從0到1 引領產業升級浪潮
前不久,我國2022年液晶電視生產和出口數據新鮮出爐。在交織著多種不利因素的2022年,我國液晶電視生產和出口仍然實現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彩電累計產量19578.3萬臺,同比增長6.4%。出口方面,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2年累計出口液晶電視9226萬臺,同比增長10.4%。我國作為全球彩電最大生產國和出口國的地位仍然無法撼動。
上述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中國顯示產業極具韌性的產業鏈和雄厚的制造實力。實際上,彩電產品一直都是顯示產業的晴雨表,反映著產業發展的起起落落。20世紀90年代初,國產彩色顯像管電視(CRT)逐漸在中國百姓家普及,售價上萬元的液晶電視鮮有人問津;那時,日本在全球面板產業的份額最高超過90%,長期掌握定價權,韓國企業也大舉進軍液晶產業。對于沒有核心技術、沒有市場話語權的中國顯示產業,生產液晶電視就像“癡人說夢”。
進入21世紀,面對已經頗具規模的CRT產業,以及正在萌芽的TFT-LCD液晶技術,中國顯示企業面臨“攻還是守”的抉擇。2003年,京東方克服種種阻礙,毅然決定投建中國大陸首條依靠自主技術建設的顯示生產線——京東方北京第5代TFT-LCD生產線(以下簡稱“北京5代線”),結束了中國大陸的“無自主液晶顯示屏時代”。
“京東方創立30年來,帶領中國顯示產業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徹底擺脫了中國顯示產業少‘屏’的困境。”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鐘燦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提起往事,歐陽鐘燦院士如數家珍,他回憶說,以京東方為代表的顯示企業扮演著關鍵角色,建設了多條具有突破及歷史意義的液晶顯示產線。其中合肥6代線結束了中國大陸的“無液晶電視屏時代”,成為打破“中國液晶電視屏全部依賴進口局面”的戰略轉折點。北京8.5代線結束了中國大陸的“無大尺寸液晶顯示屏時代”,實現了全系列液晶屏國產化。合肥京東方第10.5代TFT-LCD生產線是全球首條最高世代線,進一步提升京東方在全球大尺寸液晶面板領域的競爭力,對全球顯示產業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徐征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如果沒有以京東方為代表的中國顯示企業迎難而上,堅定地轉換賽道、布局液晶顯示領域,中國顯示產業很可能會在堅守CRT技術中迷失方向。中國普通消費者或也將享受不到質優價廉的彩電、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電子產品。
技術創新 引發行業革新突破
顯示技術的車輪滾滾向前。從CRT到TFT-LCD、OLED,再到Mini/Micro LED,顯示產業跟隨技術而變遷。無論是液晶面板市占率一度高達90%的日本,還是曾經幾乎壟斷OLED產能的韓國,其顯示產業的興衰起伏都揭示了一個道理:固步自封者難逃失意和落后。
全球顯示產業與半導體技術關聯緊密,其高科技屬性決定了投資產能轉化成有效供給需要漫長時間。落后過、痛苦過、糾結過的中國顯示企業,對于“技術創新至關重要”這句話有著深刻領悟。
在顯示這個技術密集型賽道,專利技術對于各細分領域的作用日益凸顯。2月28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公布了2022年全球PCT國際專利申請排名,中國國際PCT專利申請量繼續保持第一,其中京東方以1884件PCT專利申請量位列全球第七,連續7年進入全球PCT專利申請TOP10。此外,京東方還連續5年躋身IFI美國專利授權排行榜全球TOP20,截至2022年12月,京東方累計自主專利申請已超8萬件,其中柔性OLED相關專利申請超2.8萬件。在京東方的年度新增專利申請中,發明專利超過90%,海外專利超過33%。
提起京東方,歐陽鐘燦著重強調了其“尊重技術、堅持創新”的核心價值觀。他進一步解釋說:“技術創新是京東方高速成長的最大動力,也是今天能夠成為世界產業重要一極的核心能力。京東方秉持‘技術領先、全球首發、價值共創’的理念,確保其技術和產品的前瞻性和領先性,也是我國顯示行業能夠得以長遠發展的根基。”
全國兩會召開期間,“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話題熱度持續發酵,備受各界關注的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出了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的重大改革,向社會釋放了強烈信號:我國正在積極推動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優化科技創新全鏈條管理。政府對于科技創新引領作用的強調,也將促使企業家更加注重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的結合,將科技創新的成果應用到實際產業中,促進高端制造業快速發展。深挖京東方企業文化基因,其每一次“無人區”的探索,都源自用技術改變世界的理想主義情懷。無論是最初進入國內毫無工業基礎的LCD領域,還是此后進入國內并未有企業涉足的OLED,以及MLED、裸眼3D等前沿顯示技術的不斷探索,都印證了京東方30年發展過程中的文化精髓——不斷進取,用技術改變世界,以高端智造、技術領先成果,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踐行高質量發展 實現產業良性循環
京東方作為全球半導體顯示產業鏈主企業和物聯網創新企業,承擔著帶領顯示產業良性發展的使命,持續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如今,京東方的半導體顯示生產線已經在全國遍地開花,從鄂爾多斯到成都、重慶、綿陽和昆明,再到北京、合肥、武漢、福州和南京。以京東方為代表的產業鏈鏈主企業通過積極踐行“頭雁”作用,實現了我國顯示產業“一企帶一鏈,一鏈成一片”的鏈式集群發展。
在歐陽鐘燦看來,擁有17條半導體顯示生產線的京東方,已經形成規模龐大的產業集群,具備行業一流的產能優勢和行業領先的智能制造能力。京東方聚合形成統一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并通過各產線智能制造技術和先進制造經驗的橫向推廣復用,將持續帶動產業鏈上下游智能制造和數字化應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以柔性OLED面板為例,2017年量產的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是中國首條柔性AMOLED顯示生產線,它就像一粒火種,吸引了上百家相關配套企業落戶,點燃了“中國首個柔性OLED產業集群”,推動我國柔性OLED面板產業在四川聚合化、集群化、生態化發展。此后,京東方又分別在成都、綿陽、重慶建設了3條全球領先的柔性AMOLED生產線,將柔性OLED產能提升至全球產能的近三成。
徐征表示,京東方面板產線的產能十分可觀,不僅向上為配套的上游企業提供了持續穩定的訂單,還向下為手機、電視等終端品牌提供品質一流、差異化的顯示屏幕,讓終端品牌向全球推廣產品時擁有更多的市場議價能力和增值空間,進而提升品牌的全球市場競爭力。
再看折疊屏手機,國際研究機構IDC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出貨量近330萬臺,同比增長118%。折疊屏手機市場市占率前四位的手機品牌中,有三家是京東方的客戶。隨著柔性AMOLED屏幕產能和技術水平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以親民的價格享受到柔性屏幕科技,折疊屏手機這一曾經的電子奢侈品正加速飛進尋常百姓家。
多家權威機構的預測顯示,全球經濟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下,或將維持較長時間的低速增長,中國顯示產業也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對此,歐陽鐘燦認為,中國顯示企業要積極參與構建國際、國內產業健康有序競爭。一是要加強理性投資和建線,二是要緊抓機遇、應對挑戰。“顯示產業鏈上還有很多企業當前正處于培育期,需要經歷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過程。”歐陽鐘燦說道。為應對內外部環境變化和挑戰,以京東方為代表的顯示龍頭企業,理所應當擔當起引領產業良性健康發展的產業責任,與產業鏈合作伙伴攜手共進,以身作則管理顯示產業價值鏈,構建一個以良性競合關系為基礎的、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
京東方成長蛻變的30載濃縮了中國半導體顯示產業蓄力騰飛的歷史。“行而不輟,未來可期”,展望下一個30年,京東方致力的“屏之物聯”戰略有望成為帶動產業升維、再造產業核心價值的鑰匙:持續賦能萬千應用場景,“屏”實力帶來更多視覺新體驗。在京東方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帶領下,中國顯示產業有望在我國新型工業化加速推進中、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中、在制造業向高端轉型升級中邁上發展新臺階。
作者:王偉 來源:中國電子報、電子信息產業網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