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憑借巨大的市場前景及安全、成本低等優勢,鈉離子電池受到市場關注,企業爭相布局。寧德時代2021年7月正式向外界推出第一代鈉離子電池,目前正致力推進鈉離子電池在2023年實現產業化;億緯鋰能于去年12月發布了第一代鈉離子電池;欣旺達、孚能科技、傳藝科技等也有鈉離子電池領域的布局。
鈉離子電池同樣也備受資本青睞。電池聯盟注意到,近期,眾鈉能源、鈉創新能源、啟鈉新能源、翔鷹新能源、寒暑科技等鈉離子電池企業紛紛宣布完成數千萬元,甚至超億元融資。
眾鈉能源
江蘇眾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鈉能源”)近日宣布完成超億元Pre-A輪投資,投資方包括昆侖資本、清研資本及東澤產業基金,老股東蘇高新創投繼續參與投資。本輪融資資金將用于啟動公司硫酸鐵鈉電池全鏈示范量產的一期工程。
公開資料顯示,眾鈉能源成立于2021年1月,是一家鈉離子電池研發及制造企業,手持多項鈉電專利核心,技術方案源自蘇州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福州大學、浙江大學及中科院納米所等國內6家雙一流高校教授團隊近5年的共同研究成果。2022年3月,眾鈉能源曾完成融資用以擴充研發及量產技術團隊。
眾鈉能源圍繞聚陰離子技術路線深度攻關,依托該路線,公司于2022年推出硫酸鐵鈉電池。該產品在實驗室可以做到160Wh/kg的能量密度,工程電芯能量密度超過120Wh/kg,2C充放電條件下,循環壽命大于6千圈,5C持續溫升小于13攝氏度。
據介紹,該公司正在分層次推進既定的量產規劃,并已分別與全球出貨量排名前三的戶用儲能及兩輪電動上市公司達成戰略合作,計劃于2023年實現兩大場景鈉電新品的上市及批量供貨。同時,對于國內發電側、電網側及工商業儲能市場,公司也在積極與各領域龍頭企業溝通示范項目的落地工作。
鈉創新能源
鈉離子電池關鍵材料企業鈉創新能源近日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投資方為昆侖資本、青島國合、日照芯能。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核心材料量產及后續產能擴建,持續引領鈉電產業化發展。
這也是繼去年10月之后,鈉創新能源獲得的又一輪融資。2022年10月25日,鈉創新能源宣布完成由鈉創老股東淮海控股集團領投,安豐創投、維科技術與珠海瑞元秋實跟投的A輪融資。同日,該公司還舉行了全球首條萬噸級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生產線投運儀式。
鈉創新能源成立于2018年5月, 由上海電化學能源器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紫劍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成立。其鈉離子電池技術研發團隊由上海交通大學馬紫峰教授組建。公司聚焦鈉離子電池技術創新與工程化,率先布局鈉電核心材料,協同產業化合作伙伴,為智能電網儲能、電動交通工具、分布式儲能、特種用途化學電源提供綠色環保、可持續能源解決方案。
啟鈉新能源
武漢啟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啟鈉新能源”)近日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由飛圖創投領投、萃英創投跟投。本輪融資資金主要用于量產產線建設,預計2023 年當年實現產線投產及市場銷售。
據悉,啟鈉新能源成立于2022年9月,主要從事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發、生產及銷售,核心團隊由材料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科學家,與產業上市公司總工、高管結合,擁有優秀基礎材料研發能力及數十萬噸磷酸鐵鋰產業建設經驗和豐富市場資源。
啟鈉新能源自主研發的聚陰離子化合物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已通過第三方機構檢測。目前其量產線搭建順利進行中,預計今年實現產線投產和市場銷售,計劃明年快速落地萬噸產線建設。
翔鷹新能源
江蘇翔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翔鷹新能源”)日前完成了由北京國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領投,溧陽政府投資基金、叢蓉資本、納川資本、昆友投資等共同跟投的1億元A輪融資。根據規劃,融資將主要用于鈉電正極材料的擴產。
據了解,翔鷹新能源成立于2016年6月,是一家主營業務為新能源材料的研發,電池多元正極材料、多元正極材料前驅體、電池級碳酸鋰、新能動力儲能電池的研發、生產、銷售的一家新能源高新技術公司。
2022年9月,翔鷹新能源旗下基于層狀氧化物技術路線,年產3000噸的鈉電材料已經正式實現量產。
規劃方面,2023年,翔鷹新能源規劃產能為15000噸/年,計劃新建完成4條產線;2024年規劃產能為40000噸/年,計劃新建完成8條產線;到2025年,翔鷹規劃產能達到100000噸/年,計劃新建完成20條產線。
寒暑科技
深圳市寒暑科技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寒暑科技”)已經完成了千萬級A輪融資。本次所融資金將主要用于水系鋅離子電池器件組裝線、層狀氧化物&普魯士藍正極材料中試線等的升級,以及公司運營費用及流動資金,加速公司在鋅離子電池與鈉離子電池核心材料的產業化進程。加上此次融資,寒暑科技已經完成了三次融資,融資金額都在千萬級別。
公開資料顯示,寒暑科技成立于2014年,主要業務是新能源材料研發與應用,旗下產品包括鈉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燃料電池催化劑,水系鋅離子電池。目前,寒暑科技已經與寧德新能源、欣旺達、長安新能源、華為、鵬輝能源、中石油、雄韜股份、科陸電子、云南厚生生物科技等企業建立合作關系。
在鈉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方面,寒暑科技已經通過利用生物質核桃殼成功制備出適合鈉離子電池負極使用的硬碳材料,極大緩解了鈉離子不易嵌入石墨層間結構、成本高、工藝復雜,不利于商業化應用等行業痛點難點。
數據顯示,經寧德新能源、廣州鵬輝等新能源頭部企業測試,寒暑科技研發的生物質硬碳材料作為鈉離子電池負極,放電容量300mAh/g,首次庫倫效率超過88%,電化學性能與日本可樂麗硬碳性能相當,后者生產的硬碳材料能量密度350mAh/g,首次充放電效率95%以上,循環3000次。
據寒暑科技此前接受媒體采訪透露,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是公司產業化最好、走得最前的產品。公司云南硬碳計劃在5月份開始生產,年設計產量1萬噸。
各路玩家的加入,推動著鈉離子電池產業化進程的加速。《中國鈉離子電池行業發展白皮書(2023年)》指出,2022年以來,鈉離子電池在產業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明顯的實質性的進展,包括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充放電性能等參數上均比之前有了明顯的提升,產品性能基本可以滿足特定應用場景的需求,具備市場化推廣的基礎。
EVTank表示,鈉離子電池產業鏈將在2023年和2024年完成客戶的產品驗證、良品率的提升、產業鏈各環節的培養以及示范項目的推廣,預計將在2025年真正體現鈉離子電池的成本優勢,實現真正經濟學意義上的產業化發展。其預計在2023年年底全行業將形成13.5GWh的鈉離子電池專用量產線產能,而這一數據在2022年年底僅為2.0GWh。
有機構預計2023年是鈉離子電池量產元年,2024年則有望實現大批量生產,規模有望達到30GWh。而到2026年,整個產業鏈產值有望達到484億元。最終能否實現,讓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電池聯盟 作者:子蕊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