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微軟豪擲100億美元投資OpenAI,將ChatGPT捧上“神臺”后,谷歌緊急推出同類競品Bard,與其展開直接競爭。2月7日,微軟又推出了由OpenAI提供技術支持的新版搜索引擎必應(Bing)和Edge瀏覽器,令其股價一夜飆漲。2月8日,谷歌Bard卻因答題錯誤導致股價大跌,市值瞬間蒸發千億美元。ChatGPT在資本市場上的大力攪動,甚至引發了監管的警惕。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AI產品究竟會成為各家大廠的“流量密碼”,還是正在吹起的一場科技泡沫?
微軟谷歌,一對天然競爭對手
作為在全球公有云市場排名第二、第三的兩大云廠商,微軟和谷歌之間的競爭關系很早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從業務布局來看,二者的核心業務都包含搜索引擎、操作系統、云計算等。業務內容的高相似性,讓其成為天然的競爭對手。此番“ChatGPT之爭”,表面上看,只是二者在生成式AI領域的一次拉力賽。本質來看,依然是二者核心業務的激烈角逐。
一方面,ChatGPT直接作用于微軟的搜索引擎必應,有望開啟人工智能搜索引擎新時代。微軟首席執行官薩蒂亞·納德拉表示,現階段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已經可以用“指數級”來形容。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將徹底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這種技術擴散堪比工業革命。
根據美國的一家網站通訊流量監測機構——Statcounter GlobalStats統計的數據,2022年全球搜索引擎市場份額中,谷歌為92.42%,遙遙領先。微軟雖然排名第二,但市場份額僅有3.45%。而如今,這種局面很有可能會發生改變。
“ChatGPT將革命性的改變微軟現有產品格局。ChatGPT強大的語義和上下文理解能力會讓微軟必應變得更人性化,從而幫助其實現對其他搜索引擎的降維式打擊。”晟云磐盾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裁郝峻晟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說道,“谷歌最早就是以搜索業務起家,可以說搜索業務是谷歌的根基。微軟此番的強勢沖擊將對谷歌在搜索引擎領域的龍頭地位產生很大威脅,這也是谷歌火速跟進最直接的原因。”
另一方面,ChatGPT將帶來微軟ToB企業級軟件的全線升級。不同于谷歌,微軟最早是靠企業級軟件發家,目前主要包括Windows、Office工具包、Visual Studio系列等。公開數據顯示,Windows操作系統市場份額占比也長期保持領先位置。根據Gartner調研,微軟在全球辦公軟件市場的份額逼近90%。
從Windows 到 Office,再到 Azure 云服務,微軟在企業服務領域構筑了顯著優勢。郝峻晟表示,ChatGPT將為微軟ToB軟件增加更多樣化、更豐富的輔助性功能,讓其智能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也將幫助其企業用戶實現降本增效、提升數字化水平。
例如,未來Outlook或許可以自動幫助用戶撰寫郵件,用Teams開會時會有人工智能小秘書自動幫忙撰寫會議紀要。料想這種智能程度的企業級軟件將會極大地提升用戶粘性,幫助微軟進一步穩固企業服務市場的龍頭地位。
北京計算機學會數字經濟專委會秘書長王娟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說道:“微軟旗下的Office、Outlook等系列辦公軟件開啟智能化服務,不僅驅動了微軟整體架構體系的智能化升級,也是整個軟件行業升級的標志性事件。”
ChatGPT,微軟云業務的流量密碼
作為數字底座、新型基礎設施,云計算是微軟和谷歌一切業務的根基。ChatGPT還有可能會對二者未來在云市場中的排名產生影響。
根據微軟最新財報數據顯示,盡管收入增速持續放緩,但微軟智能云(主要包括Azure、企業服務、GitHub和服務器產品等)在微軟整體業務中已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有望反超Office成為微軟第一大業務。
“云業務依賴于用戶和場景開發,ChatGPT帶來的龐大算力需求無疑將為Azure帶來新增量。”王娟說道。
相較之下,谷歌云雖然仍維持著30%-40%的收入增速,但它與亞馬遜AWS、微軟智能云之間仍有差距。業內人士分析稱,由于既缺少AWS的先發優勢,又缺少微軟云的歷史積淀,生態建設也在起步期,谷歌云找到的差異化路徑是,主打協同辦公、數據分析、云上安全等PaaS/SaaS產品。
如今,AI計算正在成為云大廠的新一輪競爭焦點。由于微軟搶先一步打出“ChatGPT”這張王牌,谷歌雖在奮力追趕,卻已然喪失先機。
伴隨開源生態的逐步繁榮,技術已不在是AI大模型的難點所在,重點是要做大量的模型訓練。ChatGPT已經迭代至第三代,上線僅兩個月,活躍用戶突破一億。用戶越多,意味著數據量越大,模型訓練量越大,迭代升級的速度越快。
郝峻晟指出,這類技術產品通常馬太效應明顯,強者愈強,留給后來者的機會不多了。他認為,目前在云基礎設施方面,微軟與谷歌已無太大區別。未來的競爭焦點主要是如何在元宇宙、人工智能等這些新興領域提供更多排他性、獨占性強的優勢產品。微軟更多的還是會聚焦在B端(如辦公軟件、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相關產品)以及游戲等相關領域;谷歌則在互聯網領域的優勢更明顯一些,未來可能會更多的在C端市場推出更多定制化產品。
王娟認為,技術發展是一個長線行進、短線迸發的過程,占了先機也不一定就是絕對勝出。當下的內容生態中,微軟的表現的確是更優的。AI大模型昂貴的訓練成本促使微軟與OpenAI建立了親密合作的關系,也為云服務尋找到了理想的生態路徑。但在大規模智能化云服務場景中,例如自動駕駛、智慧醫療等領域,谷歌仍然有自己的優勢。
AI計算,云廠商新的競備賽
最新財報顯示,亞馬遜、微軟、谷歌等全球頭部云廠商的云計算業務均出現營收增速下滑的現象。這讓它們急切希望找到新的突破口,打開增量市場。ChatGPT的全球爆火釋放出一個信號:生成式AI帶來的潛在繁榮或將再次提振市場對云服務的需求。對此,中外云廠商的態度有所不同。
微軟管理層在2023財年二季度(即2022年四季度)財報后的電話會議中說,微軟正在用AI模型革新計算平臺,新一輪云計算浪潮正在誕生。Azure ML智能算力收入連續四個季度增長超過100%。微軟的“云-企業軟件-AI計算”三條輪動增長曲線浮出水面。
谷歌同樣加入了AI計算的競備賽。谷歌首席執行官桑德爾?皮查伊表示,“我們最新的人工智能技術如LaMDA、PaLM、Imagen和MusicLM正在創造全新的方式來處理信息,從語言和圖像到視頻和音頻。”顯然,谷歌與微軟態度一致,都將AI計算作為了爭奪話語權的一個焦點。
亞馬遜作為一個典型的平臺型企業,則是把重點放在為用戶提供基本的公有云服務,如計算、存儲、網絡、數據庫等上面,基本不觸碰上層應用,把空間留給合作伙伴。對于ChatGPT,亞馬遜給予了極高評價。據悉,ChatGPT 已經被亞馬遜用于許多不同的工作職能中,包括回答面試問題、編寫軟件代碼和創建培訓文檔等。
但這并不意味著亞馬遜不重視AI計算這個風口。實際上,亞馬遜AWS能夠提供多種人工智能服務,包括Amazon Lex、Amazon Rekognition、Amazon SageMake等,涉及語音合成、自然語言生成和計算機視覺等多個細分領域,實力不容小覷。
業內有觀點認為,依靠強大的規模、利潤和成本控制能力,美國云廠商正把競爭焦點帶入下個階段:AI計算。AI計算需要大規模采購GPU算力。根據估算,一次完整的模型訓練成本超過1200萬美元。如果無法面對下階段的高投入,中國云廠商存在掉隊風險。
也有觀點認為,中美國情不同、云市場發展階段不同,中國云廠商有自己的路要走。“Chat GPT仍是個不成熟的產品,目前炒作的意味更濃,未來能不能真正帶來產業價值還是一個未知數。”通信業和智能互聯網資深觀察人士項立剛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說道,“ChatGPT的運行將帶來大量數據,這對云業務的確是有推動作用的。但它實際上只是一個語義識別的智能化應用,其開發者OpenAI也曾明言,預計2024年營收才能達到10億美元。就現階段而言,它對微軟云業務的拉動作用非常有限。”
他認為,經過了高速增長期,無論是亞馬遜、微軟、谷歌這些國際云大廠,還是像阿里云這樣的國內云計算頭部廠商的業務都面臨瓶頸期,增速減緩是必然的。未來云業務的突破還是需要更多的與場景結合,挖掘真正能夠帶來產業價值、社會價值的機會點。
狂歡之后,未來何去何從?
2月8日,百度官宣大模型新項目文心一言。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它最有可能會成為最先推出可以媲美ChatGPT的廠商。2月9日,阿里巴巴也爆出了正在研發阿里版ChatGPT 的消息。據內部人士透露目前該模型正處于內測階段,未來可能與其智能辦公軟件平臺“釘釘”進行深度結合。此前,騰訊人機對話專利獲授權,也傳出了騰訊版ChatGPT即將到來的消息。
然而,郝峻晟坦言:“中國廠商要想做出一款ChatGPT的產品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一方面AI大模型訓練需要投入大量時間與成本,我們已經落后了;另一方面,中文語料數量遠遠小于英文語料的數量,而中文的模糊性也遠比其他語言要高,這會造成算法在計算過程中的一些問題。”
根據IDC的分析,基于ChatGPT可能會誕生一批新創企,但單純依賴大模型無法為創企提供持續的競爭力。垂直領域的數據、面向場景的模型優化、工程化的解決方案,才是將 AI 落地的根本,也是建立競爭優勢的關鍵。未來可能的形式是部分企業提供基礎模型,部分企業基于基礎模型開發面向場景的 AI 應用。
IDC中國研究總監盧言霞坦言,短期內ChatGPT 對市場影響有限,長期來看這些模型甚至在 3 年以后會退出市場,真正啟示一方面在于語言模型的演進推動通用 AI 的到來;另一方面在于大模型落地推動 AI 開發范式的轉變,促進產業鏈細分。
“其實,ChatGPT的爆火帶給我們的最大啟示應該是:無論是云計算企業,還是人工智能企業,都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郝峻晟對記者說道。在他看來,微軟在做云業務布局的同時,一直沒有放棄在其他相關領域尋找創新點。正是由于其對人工智能的長期關注,對OpenAI的持續性投資,才導致了ChatGPT的橫空出世。
“三年前我就在低代碼開發平臺、RPA、聊天機器人上進行技術和團隊的投入,現在剛好趕上了這波熱潮,”郝峻晟對記者說道,“不要盲目跟風熱點,必須先行一步,并且要有足夠的耐心,在相關領域進行持續性投入,這樣才能在機會來臨時緊緊抓住”。
“國內云廠商實際也在不斷尋求應用場景、挖掘潛在客戶群體,但如果沒有真正的算力需求性技術生態和產業集群,無法實現大規模的業務增長。ChatGPT雖然眼下非常火爆,但是行業落地和規模化應用之路尚在初期。”王娟說道。不過,她也表示,軟件行業的智能化新時代已經拉開大幕,發展中的泡沫和彎路在所難免,但唯有不斷創新,才能解決技術發展中的瓶頸和困惑。
作者:宋婧 來源:中國電子報、電子信息產業網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