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根據2017年1月25日,國家發改委第1號公告發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戰略性新興產業可分為5大領域8個產業(相關服務業單獨列出)、40個重點方向下的174個子方向,近4000項細分產品和服務,首次將數字創意產業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
資料圖
1.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分為五個方面:
(1)下一代信息網絡產業(網絡設備、信息終端設備、網絡運營服務)。
(2)信息技術服務(新興軟件及服務、“互聯網+”應用服務、大數據服務)。
(3)電子核心產業(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新型元器件、高端儲能、關鍵電子材料、電子專用設備儀器、其他高端整機產品)。
(4)網絡信息安全產品和服務(網絡與信息安全硬件、網絡與信息安全軟件、網絡與信息安全服務)。
(5)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平臺、人工智能軟件、智能機器人及相關硬件、人工智能系統)。
2.高端裝備制造產業
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分為五個方面:
(1)智能制造裝備產業(智能測控裝置、智能裝備關鍵基礎零部件、工業機器人與工作站、智能加工裝備、智能物流裝備、智能農機裝備、增材制造)。
(2)航空產業(民用飛機、航空發動機、航空設備及系統、航空材料、航空運營及支持、航空維修及技術服務)。
(3)衛星及應用產業(空間基礎設施、衛星通信應用系統、衛星導航應用服務系統、衛星遙感應用系統、衛星技術綜合應用系統)。
(4)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高速鐵路機車車輛及動車組、城市軌道交通車輛、軌道交通通信信號系統、軌道交通工程機械及部件、軌道交通專用設備關鍵系統及部件、軌道交通運營管理關鍵設備和系統)
(5)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海洋工程平臺裝備、海洋工程關鍵配套設備和系統、海洋工程裝備服務、海洋環境監測與探測裝備、海洋能相關系統與裝備、水下系統和作業裝備、海水養殖和海洋生物資源利用裝備)
新材料產業
3.新材料產業
新材料產業分為三個方面:
(1)新型功能材料產業(新型金屬功能材料、新型功能陶瓷材料、稀土功能材料、高純元素及化合物、表面功能材料、高品質新型有機活性材料、新型膜材料、功能玻璃和新型光學材料、生態環境材料、高品質合成橡膠、高性能密封材料、新型催化材料及助劑、新型化學纖維及功能紡織材料、其他功能材料)。
(2)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高品質特種鋼鐵材料、高性能有色金屬及合金材料、新型結構陶瓷材料、工程塑料及合成樹脂)。
(3)高性能復合材料產業(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金屬基復合材料和陶瓷基復合材料、其他高性能材料)。
4.生物產業
生物產業分為五個方面:
(1)生物醫藥產業(新型疫苗、生物技術藥物、化學藥品與原料藥制造、現代中藥與民族藥、生物醫藥關鍵裝備與原輔料、生物醫藥服務)。
(2)生物醫學工程產業(醫學影像設備及服務、先進治療設備及服務、醫用檢查檢驗儀器及服務、植介入生物醫用材料及服務)。
(3)生物農業產業(生物育種、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生物飼料、生物獸藥、獸用生物制品及疫苗、生物食品)。
(4)生物制造產業(生物基材料、生物化工產品、特殊發酵產品與生物過程裝備、海洋生物活性物質及生物制品)。
(5)生物質能產業(原料供應體系、生物質發電、生物質供熱、生物天然氣、生物質液體燃料、生物質能技術服務)。
新能源汽車
5.新能源汽車產業
新能源汽車產業分為三個方面:
(1)新能源汽車產品(新能源汽車整車、電機及其控制系統、新能源汽車電附件、插電式混合動力專用發動機、機電耦合系統及能量回收系統、燃料電池系統及核心零部件)。
(2)充電、換電及加氫設施(分布式交流充電樁、集中式快速沖電站、換電設施、站用加氫及儲氫設施)。
(3)生產測試設備(電池生產裝備、電機生產裝備、專用生產裝備、測試設備)。
新能源產業
6.新能源產業
新能源產業分為五個方面:
(1)核電技術產業(核電站技術裝備、核燃料加工設備制造)。
(2)風能產業(風力發電機組、風力發電機組零部件、風電場相關系統與裝備、海上風電相關系統與裝備、風力發電技術服務)。
(3)太陽能產業(太陽能產品、太陽能生產設備、太陽能發電技術服務)。
(4)智能電網。
(5)其他新能源產業。
7.節能環保產業
節能環保產業分為三個方面:
(1)高效節能產業(高效節能鍋爐窯爐、電機及拖動設備、余熱余壓余氣利用、高效儲能節能監測和能源計量、高效節能電器、高效照明產品及系統、綠色建筑材料、采礦及電力行業高效節能技術和裝備、信息節能技術與節能服務)。
(2)先進環保產業(水污染防治裝備、大氣污染防治裝備、土壤及場地等治理與修復裝備、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裝備、減振降噪設備、環境監測儀器與應急處理設備、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技術設備、海洋水質與生態環境監測儀器設備、其他環保產品、智能水務、大氣環境污染防治服務、水環境污染防治服務、土壤環境污染防治服務、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污染防治技術服務、其他環保服務)。
(3)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建筑廢棄物和道路瀝青資源化無害化利用、餐廚廢棄物資源化無害化利用、汽車零部件及機電產品再制造、資源再生利用、非常規水源利用、農林廢物資源化無害化利用、資源循環利用服務)。
8.數字創意產業
數字創業產業分為兩個方面:
(1)數字文化創意(數字文化創意技術裝備、數字文化創意軟件、數字文化創意內容制作、新型媒體服務、數字文化創意內容應用服務)。
(2)設計服務(工業設計服務、人居環境設計服務、其他專業設計服務)。
(3)數字創意與相關產業融合應用服務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意義重大
“新興產業”是新建立的或是重新塑形的產業,它的出現原因包括科技創新、新的顧客需求、相對成本結構的改變,或是因為社會與經濟上的改變使得某項新產品或是服務具備開創新事業的機會。“戰略性”強調的是其在國民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中的重要性;“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科技創新最為集中的生產領域,也正是因為其創新性突出,因此具有較高的勞動生產率,處于產業生命周期曲線中國的成長階段。
戰略性新興產業由來
2009年國務院首次召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座談會。
2010年啟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計劃,以國務院常務會議形式框定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目標。
2012年5月30日,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才進一步明確了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和主要任務,至此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才落到了“實處”。
2017年1月25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該目錄分為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數字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5大領域8個產業,近4000項細分產品和服務。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意義
(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經之路。1978年以來,世界產業大轉移,開始由日本、韓國、臺灣轉移至大陸地區,我們有大量且低廉的勞動力、有大片土地資源、有幾乎不計環保成本等諸多優勢,使得我國迅速成為世界工廠,我國經濟增長實現量和速度的雙突破。2000年后,我國勞動力成本上升,資源匱乏開始顯現,特別是目前環保壓力越來越大,我們逐漸喪失了原有優勢,產業轉型升級需求迫切,開始由低端制造邁向中高端發展,由傳統制造業轉向新興產業發展,因此只有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才能實現新型工業化。
(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必要條件。過去我們的傳統產業是沿著粗放型、勞動密集型的道路,為我國經濟做出巨大貢獻,同時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資源短缺壓力越來越大,傳統產業又產能過剩,目前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為60%、鐵礦石為53.6%、精煉鋁為52.9%、精煉銅為69%、鉀鹽為52.4%,五大礦產的對外依存度都超過了50%。我國能源資源過高的對外依存度,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安全。主要原因除了資源短缺外,由于技術落后,資源利用度極低,浪費嚴重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我們產業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必須通過發展高端、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才能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
(三)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面對新的國際競爭形勢所做出的必然選擇。縱觀全球,由于科技的創新,帶來產業的革命,從而導致新一輪經濟的增長。因此歐美、日韓長期保持著科技引領及產業帶動的角色,我國要想實現彎道超車,必須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大批產業規模縮小,各國都在調整經濟增長模式,越來越重視技術創新和高端產業發展,開始將信息網絡技術、綠色能源、新材料技術以及生物技術等新興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產業。這也是面對新的國際競爭形勢所做出的必然選擇。
(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內在需要。過去各省產業規劃雜亂無章、各自為戰,造成盲目規劃、資源浪費及產能過剩。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可以充分利用各省資源、區位優勢,發揮東部、中部、西部各自發展優勢,如東部地區在經濟發展、創新、市場環境等諸多方面占據優勢地位,適合要求高端技術水平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如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產業等;針對中部地區失業率較高的情況可發展就業吸納能力強的相關產業,如生物產業、新材料產業等;西部地區占據最好的資源優勢,可依托這一條件,著重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我國長三角地區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最好、集聚程度最高的地區。江蘇省的節能環保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均有較好的發展。浙江省在節能環保產業領域是僅次于江蘇省的我國節能環保產業規模第二大省。上海市的節能環保、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領域均有較好發展。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