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專題 | 「氫能源」氫能產業鏈_中國氫能源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氫能作為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新能源,已成為能源低碳發展和轉型變革的重要方向。在近日舉辦的氫能經濟發展論壇上,中國氫能聯盟常務副秘書長韓偉介紹道:“目前,氫能已正式納入我國頂層戰略,五部委已相繼批復5個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多個省份出臺了氫能專項政策。氫能的應用正在展開,產業正在邁入新發展階段。”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我國已經實現了氫氣產能約為4000萬噸/年,產量約為3300萬噸/年,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8939輛。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建成加氫站超270座,數量位居世界第一。
“雙碳”目標賦予氫能更大的責任使命。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林忠欽預測,在2030年碳達峰前提下,我國氫氣年需求量將超3700萬噸,在終端能源消費量中占比5%;在2060年碳中和前提下,氫氣年需求量將進一步攀升至1.3億噸,在終端能源消費中占比20%。
氫能聯盟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韓偉介紹,2018年,中國氫能聯盟正式成立。目前,聯盟成員單位已經超過150家,在全產業鏈多個領域均實現引領化突破。中國氫能聯盟正從五個方面積極推動中國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智庫能力建設。積極參與國家氫能產業規劃和技術裝備研究,發布了我國首個氫能產業白皮書,啟動了氫能政研課題以及相關專刊。
二是數字基礎能力建設。建成了我國首個氫能大數據系列平臺。
三是質量基礎能力建設。通過統一評價規范體系和建立合格的檢測認證機構測試平臺,提出基于國內技術水平和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指標引領。
四是綠色指標能力建設。建立我國首個“低碳氫、清潔氫、可再生氫標準及評價”,成功助力綠色冬奧。
五是生態基礎能力建設。搭建了國內外交流平臺,獲批氫能專項牽頭單位,特別是近期主辦了2022年氫能 “專精特新”大賽,促進氫能和金融深度融合,加速推進相關工作。
開展綠氫領域國際合作
當前,氣候變化的影響已經波及全球。人類在面對重大挑戰時,總會通過獨創性的技術來實現目標。綠氫便是這樣極具發展希望的技術。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副代表喬展介紹,2021年,全球有32個國家以及歐盟都對加快氫能發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提出確保到2030年可提供價格合理、可再生和低碳的氫能。要實現這一愿景,未來8年,氫能領域需要顯著的技術進步、有效的成本降低,并繼續擴大基礎設施的建設規模。這些都需要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大量投資。
喬展認為,要達成上述目標,需要以下三大行動:
第一,制氫需要同時保證綠色、經濟。國際可再生能源署在2020年發布的研究報告中預測,綠氫成本的降幅可以高達85%左右。通過持續創新、知識共享、有力研發和可行的商業模式,氫氣將變得更加廉價和高效。此外,有利的政策環境也至關重要。中國的資源稟賦優異,在推動綠氫降成本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第二,需要擴大綠氫解決方案的應用,使高排放企業實現脫碳。以交通運輸行業為例,應率先在公交車和物流車上應用氫能技術。中國很多城市已經開始實施氫能交通與純電動車的互補,這些經驗可以在不同地區以及更多商用車上進行復制。同時,綠氫與電力的結合,可以助力實現百分之百的可再生能源消納和零碳能源的供應。鋼鐵制造、合成氨、水泥生產等關鍵行業也必須與綠氫進行耦合,加快脫碳步伐。
第三,應盡快建立起氫能經濟。從區域經濟的角度出發,開發全面綠氫價值鏈,形成多種應用場景,將有助于成本控制,實現氫經濟的指數級增長。對于特別依賴化石燃料和重工業的地區,則必須設計和實施一些政策和干預措施,確保公正和包容的低碳轉型。
喬展表示,長期以來,中國綠氫產業的發展一直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關注的重點。中國有能力推動綠氫領域的國際合作。未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將與中國攜手,擴大綠氫使用,推動綠氫產業的發展壯大。
氫能將在近零能耗轉化中發揮作用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氫能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正在同世界上許多國家一道,將氫能作為重要載體,謀求能源的轉型發展。國際能源署能源技術政策部主任TimurGül預測,到2030年,全球對氫能的相關投資將高達1600億美元,氫能將在近零能耗轉化中發揮重要作用。
TimurGül認為,無論對于中國還是全球,氫能利用都是脫碳的重要方向。而當前只有不到1%的氫能由清潔技術生產。為了發揮氫能的作用,必須改變現有氫能生產方式。現在,全球范圍內,電解水制氫的產能尚不足1000兆瓦,需要不斷發展這一技術,才能達到2050年實現近零排放的目標。值得欣喜的是,生產低碳氫的項目數量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如果現有規劃項目都能在2030年前投運,全球電解水制氫容量有望突破1000兆瓦。
中國是全球清潔能源發展的重要參與者,他建議,可以通過分享政策、計劃和項目等經驗,在國際合作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這有助于加快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進步,并降低生產和使用低排放氫能的成本,讓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都能夠更快獲取氫能。
石化化工將成氫能發展有力支撐
石化化工行業是氫最大的生產者,也是目前最大的氫使用者。圍繞氫能這個載體,電、熱、氣等場景都與氫有很多交叉應用之處。而在 “后油氣”時代,石化化工行業本身也需要擴展相關版圖。
從全產業鏈來講,石化與氫密切相關。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氫能產業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李永亮分析,目前,氫能產業的發展還存在很多問題,經濟性有待提高,相關技術的經濟指標還需要提升。為推動能源轉型,石化化工行業有四大定位:氫能資源生產者、基礎設施共享者、綠氫化工的引領者和核心材料的開拓者。
李永亮認為,石化化工企業能夠成為氫氣供應方。石化化工行業中的儲運基礎設施可以向氫氣方向發展,同時也能夠參與到加氫站的建設,從而實現共享基礎設施。在綠氫化工方面,石化化工行業有大量的加氫場景,可以考慮使用可再生能源制氫,推動相關研究工作。石化化工行業也正推進氫能相關核心材料的研發和生產。
他建議,石化化工行業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充分結合,因地制宜開發副產氫的相關資源,降低現階段氫能的成本,同時與二氧化碳、綠氫等領域相結合,合理布局。(張楠)
轉自:中國工業報
本文為我公司原創,歡迎轉載,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