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收錄專題 | 動力電池產銷與裝機量_動力電池公司企業_動力電池市場分析】
僅今年6月,就有太藍新能源、輝能科技、ISS(全稱Ion Storage Systems)得到了資本的融資。
6月初,太藍新能源宣布于日前完成了數億元的A++輪融資,本輪融資主要用于產線建設、產品研發及人才搭建。而今年3月8日,太藍新能源剛剛完成A+輪融資,由碧桂園創投獨家投資。
太藍新能源專注于新型固態鋰電池及關鍵鋰電材料技術開發和產業化。據悉,太藍新能源位于重慶的第一條半固態動力電池產線即將于今年10月投產。
6月8日,輝能科技獲得了來自國新科創的數千萬美元投資。該資金將用于輝能固態鋰電池量產建設及中國大陸區域擴產規劃,加速為新能源汽車戰略合作伙伴提供固態電池解決方案。
輝能科技發明了全球第一款固態鋰陶瓷電池。今年1月,該公司曾獲得梅賽德斯-奔馳近億歐元投資。其首條固態電池生產線或于今年年底完成,并考慮于今明兩年赴海外上市。
6月11日,固態電池廠商ISS在A輪融資中籌集了3000萬美元。該企業生產無需外部加熱或壓縮的高能量密度固態鋰金屬電池,打算利用這筆資金擴建其位于馬里蘭州貝爾茨維爾總部的設施,以調試和認證能夠生產10MWh/年下一代固態電池的電池生產線。
了解固態電池
既然如此受資本關注,那么,固態電池到底是什么,其市場空間又有多大呢?
固態電池是指采用固態電解質的鋰離子電池。與傳統鋰電池相比,固態電池更安全、能量密度更高、循環性能也更強。同時,固態電池技術還能大幅縮減電動汽車的成本,有研究機構認為,量產固態電池的成本僅為目前鋰離子電池的40%。因此,固態電池被稱為未來鋰電池的發展方向。
全固態電池大致分為氧化物、硫化物和聚合物基電池。韓國市場研究機構SNE Research預測,到2030年,氧化物、硫化物和聚合物基電池將各自占該領域的18%、29%和37%,而混合全固態電池占13%的市場份額。
市場空間上,SNE Research預計,從今年到2025年,全球全固態電池市場預計將從2.1GWh增長到30GWh,然后在2030年達到160.1GWh。IDTechEx則預測,到2030年,固態電池的市場規模預計超過60億美元。
國內外企業加快布局
不光資本方,國內外企業等也看好固態電池的巨大潛力,早已提前布局,并加快量產:
國內企業方面,今年1月22日,由東風公司與贛鋒鋰業合作開發的首批50輛東風-贛鋒高比能固態電池車在江西省新余市完成交付,成為全球首個固態電池車示范運營項目。
5月27日,國軒高科第十一屆科技大會上,國軒高科工研院副院長張宏立表示,公司研發的360Wh/kg三元半固態電池將在今年實現量產,同時,400Wh/kg的三元半固態電池目前在公司實驗室已有原型樣品。
6月8日,贛鋒鋰業在與投資者互動中表示,公司的第一代固態電池為半固態電池,預計規劃的2GWh第一代固態電池產能在今年逐步釋放。
6月14日,中創新航董事長劉靜瑜透露,公司一直在做固態電池的研發。首先是貧液化,然后是半固態,最后到固態。貧液化做到400Wh/kg,半固態做到450Wh/kg,準固態做到500Wh/kg。
與國內企業相比,國外的固態電池研發工作開展的更早一些,尤其是車企,因此目標也更明確:
今年4月,日產發布了在橫濱工廠的固態電池生產設備原型,并計劃在2024年建立一條全固態電池試生產線,在2028年將固態電池推向市場。
同月,本田發布了面向2030年的電動汽車事業最新舉措。其中提到:開展全固態電池示范生產線,投資約43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1.8億元),計劃于2024年春季啟動。
今年6月,電動汽車固態電池開發商Solid Power宣布已完成其自動化生產線安裝并啟動試生產。據悉,該條生產線將投產新型硫化物固態電池。今年年底前,Solid Power將對新型固態電池進行測試,并向福特和寶馬等在內廠商進行交付。
時間規劃上,豐田計劃2025年前全固態電池將實現小規模量產,并首先搭載在混動車型上,2030年前全固態電池要實現持續的、穩定量的生產;現代計劃在2025年試生產配備固態電池的電動車,在2030年左右實現全面批量生產;寶馬計劃2025年前推出搭載固態電池的原型車,在2030年前實現量產;LG新能源預計2026年實現全固態電池量產。
量產還需時間
雖然被各方看好,但是,受當前技術的限制,固態電池距離真正量產還有一段距離。車企與電池企業提出“近期就能將固態電池量產并應用”中,所說的“固態電池”指的不是真正的全固態電池,而是其過渡方案——半固態電池。
業界普遍認為,全固態電池需要5-10年才有望實現規模量產。在今年3月舉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表示,2025年是液態電池向固態電池過渡的關鍵期。
據歐陽明高介紹,2025年階段為液態電解質體系;2030年是液態到固態的過渡;2030年應該是轉向全固態電池發展的一個關鍵節點;在2030年,他估計國內全固態電池占比不會超過1%;2035年的目標是實現包括全固態電池等的產業化。
總之,固態電池優勢明顯,但在量產之前,還要解決固態電解質材料的鋰離子電導率偏低等技術問題及成本昂貴等問題。
來源:電池聯盟網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