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材料是人類文明的基石,而新材料的發現、研發和應用推廣引領著社會進步、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黨的十八大以來,新材料產業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的提升。一代新材料鑄造一代新裝備,強大一代產業。
新材料是指新近發展或正在發展的,具有優異性能的結構材料和有特殊性質的功能材料。新材料產業涉及先進玻璃材料、先進陶瓷材料、纖維及復合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重要專業領域,涵蓋上萬種具體產品,是我國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等領域的關鍵基礎原材料,支撐著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應用范圍持續拓展
新材料產業是制造強國的基礎,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基石和先導。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新材料產業發展,成立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國家相關部門和各級地方政府協同發力,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新材料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握大勢、搶占先機,直面問題、迎難而上,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這為新材料產業主攻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來,新材料在各領域的作用不斷深化。在復合材料領域,新材料的應用已由航空航天等產業逐漸向民用工業拓展,在體育休閑、汽車、交通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建筑材料領域,新材料的廣泛應用是支撐我國由建材大國向建材強國跨越的重要抓手。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黨委書記、會長閻曉峰表示,為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推動新材料產業發展的相關決策部署,多年來建材聯合會開展了一系列推進工作,先后組織編制并向全社會發布《中國建筑材料工業新興產業發展綱要》《建材新興產業“三個一批”百項重點項目實施方案》等新材料相關指導性文件。近兩年來,更是在建材新材料的產業鏈現代化、供應鏈安全化、創新鏈高端化等方面開展了許多創新性工作。
“經過多方共同努力,新材料產業發展已出現深刻、重大、可喜的轉變,有力支撐了我國建材行業及相關上下游產業綠色低碳安全高質量發展。”閻曉峰說。
創新能力穩步增強
新材料產業是戰略性、基礎性產業,也是高新技術競爭的關鍵領域,我們必須奮起直追、迎頭趕上。在新材料應用最廣泛的建材領域,新材料產業產值占比已由2014年的14%增至2020年的近20%,先后培育出碳纖維、風電葉片、汽車輕量化復合材料、電子顯示玻璃、石墨烯等多個數百億元產值的產業,以及特高壓陶瓷絕緣子、藍寶石襯底、閃爍晶體、氣凝膠等數十億元產值的產業。
不僅如此,傳統建筑材料經過改進后,性能明顯提高或產生了新功能。我國浮法玻璃實現了由傳統建筑玻璃領域向信息顯示領域的跨越式發展,突破了汽車玻璃、超薄信息顯示玻璃、高強鋰鋁硅玻璃等特種玻璃關鍵制備技術并實現工業化生產;自主開發的特種石英玻璃、紅外玻璃應用于天宮、探月、北斗等多項國家重大工程;我國前三大玻纖企業占據了全世界玻纖產量的50%以上,高強玻纖、高模玻纖、電子級玻纖、低介電玻纖、高硅氧玻纖等新材料已實現產業化。
“復合材料應用的發展方向是實現應用的輕量化、低成本化和綠色環?;?。”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秘書長孟弋潔表示,在汽車領域,碳纖維等高性能復合材料正在替代傳統材料,汽車承力結構件新材料開發的復合材料應用占比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通過應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大大降低了車體重量,與電池、儲氫等新技術一起助力新能源汽車提升續航能力。
隨著空間布局的日趨合理,新材料產業集聚效應不斷增強。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新材料綜合性產業集群優勢突出,中西部地區一批特色鮮明的新材料產業基地也初具規模。
多年來,新材料產業堅持以企業為主體,各界共同發力、相互配合,從體制機制以及分配方式等方面發揮協同效應,引導各類創新要素集聚,加速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金服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新材料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和科研院所實力大幅提升。
“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新材料產業起步晚、底子薄,在原始創新上取得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自主可控、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和安全保障等方面仍需進一步提升?!遍悤苑逭J為,我們需要從加強政策引導、解決核心技術與專用裝備瓶頸問題、提升原創能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推動新材料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國產材料迅速成長
近年來,我國關鍵新材料產品保障能力明顯提升。中復神鷹碳纖維股份有限公司突破千噸級T800碳纖維產業化技術,萬噸級碳纖維生產基地在青海西寧投產,標志著我國在高端碳纖維領域實現了“關鍵一躍”;凱盛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建成國內首條8.5代TFT-LCD玻璃浮法生產線,中國南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建成國內首條鋰鋁硅玻璃產業化生產線,打破了國外對我國高品質電子顯示玻璃領域的長期壟斷……越來越多的國產新材料產品填補了空白,并在相關領域得到規?;瘧?。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新材料企業積極開展科技抗疫。凱盛君恒有限公司突破中性硼硅5.0疫苗瓶產業化關鍵技術,捐贈20萬只疫苗瓶支持我國疫苗研發生產;依托建材行業特種玻璃制備與加工重點實驗室,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提供了緊急研制的硫系紅外玻璃及紅外鏡頭13000多件;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研發的玻纖濾紙、生化檢測纖維束為疫情防控、核酸檢測提供了重要材料保障;北新集團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魯班萬能板”產品以及“全屋裝配系統”核心技術成功應用到武漢方艙醫院建設中。
我國自主研發的新材料解決了多項關鍵技術問題,并有效服務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哈爾濱玻璃鋼研究院研制的復合材料主結構件成功應用于我國首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推進分系統、電源系統;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自主開發的大尺寸碳化硅陶瓷基復合材料成功應用于多個衛星,在空間遙感衛星領域實現應用突破和自主保障;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開發的碲化鎘發電玻璃成功應用于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館等重大工程;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研發的低熱水泥成功應用于烏東德水電站世界上最薄的300米級特高拱壩;北京東方雨虹防水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高性能TPO防水卷材成功應用在大興國際機場、北京冬奧會建設工程中。
面對高質量發展要求,我國新材料產業必將在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自主可控方面承擔更大的責任。新材料產業要牢牢把握歷史機遇,為我國持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出重要貢獻。
來源:經濟日報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