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近日,鋰電池產業鏈企業紛紛發布了自己的第一季度財報。在新能源汽車對動力電池需求大幅拉升的情況下,鋰礦企業與鋰電池正極材料企業均實現了營收與利潤的大幅增長。而鋰電池企業卻出現了營收同比增長100%~200%,凈利潤同比下滑20%~40%的情況。
原材料企業大幅增收,電池企業增收不增利。自去年年末以來的鋰、鈷、鎳等原材料漲價帶來的成本負擔,終究是由電池企業承擔了下來。
議價能力弱,受上下游雙向擠壓
原材料供應商供不應求,下游車企姿態強勢,電池廠商議價能力弱。這是原材料大幅漲價成本由鋰電池廠商承擔最為關鍵的原因。
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675萬輛,同比增長108%。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224.6萬輛,同比增長75.3%。下游需求的大幅提升促使新能源電池廠商紛紛擴產。以鋰電池供應商蜂巢能源為例,2021年12月,蜂巢能源發布了面向2025年的“凌峰600”戰略,宣布將2025年全球產能規劃目標提升至600GWh。2021年,蜂巢能源公發布七次擴產消息,總投資額達到776億元,在建產能超過300GWh。
今年以來,我國電池廠商投資擴產熱度高漲,第一季度鋰電池投資額度超過2091億元,總計計劃擴充產能達到579GWh。而2021年整年,我國動力電池的產量也僅為219.7GWh。電池企業加速擴產,提升了企業成本,這也是多家企業第一季度利潤呈同比下降趨勢的重要原因。
電池廠商的大幅擴產帶來鋰原材料與動力電池之間嚴重的供需失衡。電池的擴產需要9個月到一年左右的時間就能完成,但鋰礦的擴產需要15到24個月。
對于電池企業來說,資金供應是擴產的最重要條件。但對于鋰礦企業來說,鋰礦產能的提升并非易事。對于鋰礦企業等大宗產品供應商來說,產能的擴充是緩慢的。一來受制于礦產產能擴充本身需要的時間的影響,二來也受制于國家對企業采礦證照規定產能的約束。
根據集邦咨詢鋰電池分析師曾佑鵬測算,2021年,鋰電池所需的最為關鍵的原材料碳酸鋰的需求為56.7萬噸,而產能為55.4萬噸。供不應求的情況下需求繼續擴充,便導致了去年年底到今年3月底出現的價格猛漲情況。
作為三元鋰電池正極材料重要原材料,鈷、鎳的需求熱情同樣高漲。專家表示,至2025年,電池領域對鈷的整體消費需求將達到19萬噸,其中動力電池用鈷需求將達到13.6萬噸。盡管動力電池廠商正在追求低鈷化,尋找無鈷電池材料替代方案,但隨著電動汽車產銷量的高速增長,鈷需求也將持續快速增長。對于鎳金屬來說,雖然全球鎳供應整體較為充足,在新能源汽車用鎳快速增長的拉動下,電池用鎳的供應會出現結構性緊缺。
原材料需求市場高溫不降,原材料產能擴充難度大、周期長,將使得原材料長期處于賣方市場,電池廠商雖有意于壓價,但基于市場供不應求的狀況,難以從原材料供應商方面爭取到降價空間。
從上游爭取降價難,從下游爭取抬價也不易
“車企本身對材料成本的把控要求更高。雖然市面上的汽車品牌已經逐步漲價,但汽車漲價將明顯影響汽車銷量。”專家表示,“電池廠商的動力電池議價能力明顯低于3C產品和儲能產品。”
對于汽車動力電池市場來說,取得客戶意味著取得一切。當前,正處于動力電池市場擴張期,穩定的市場競爭格局并未形成。對于動力電池企業來說,搶占市場份額是首要任務。專家表示,從近幾年動力電池廠商的裝機量排名來看,雖然國內前十名企業已基本固定,但其市場排名仍在持續變動過程中,這就說明國內動力電池市場的競爭格局仍未確定。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動力電池企業寧愿承擔短期虧損,也要維持與車企的良好關系。短期內承擔虧損,但長期來看,當原材料價格恢復到正常水平,電池企業便能夠享受到市場份額帶來的紅利。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