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產業鏈圖譜 | 人工智能產業鏈圖譜_人工智能產業鏈全景圖】
人工智能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可能始于alfgo和韓國職業圍棋手李世石的對決。在這場對決中,alfgo戰勝圍棋職業選手,展示了AI發展的巨大潛力。
走出賽場,你會發現人工智能發展至今近七十年,目前已經走進千家萬戶的生活,智能家電、自動駕駛汽車、智能機器人……可以說人工智能已經無處不在。
事實上,我國人工智能的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雖然我國人工智能起步較西方國家晚,但發展勢頭迅猛。
在我國的“十四五”規劃中,國家明確提出要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20年的7.8%提高到10%。人工智能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生產力,充分發揮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的作用,有效拉動數字經濟增長。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為39.2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8.6%。
在國家政策支持下,人工智能表現出了對數字經濟的巨大推動作用。
人工智能目前已經滲透到經濟生產活動的主要環節。在企業設計、生產、管理、營銷、銷售多個環節中不難發現人工智能的身影。隨著“十四五”規劃政策落地,政務線上化、數字化、智能化成為必然趨勢。
從分布上來看,目前,我國人工智能企業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川渝四大都市圈。京津冀區域競爭力最強,長三角位列第二,珠三角位列第三。
從企業來看,百度、騰訊、華為等企業發展人工智能方面多項AI技術開花。
百度專注于自動駕駛、語音識別和深度學習。百度旗下的自動駕駛平臺apollo,在近期完成了無人車隊的首次直播,展現了AI面對復雜路況的處理能力;
騰訊則專注于醫療影像、計算機視覺和語音識別。其推出的騰訊覓影是騰訊公司首款將人工智能應用在醫學領域的AI產品。此外人工智能平臺小微可以將連接的設備變成兼具試聽感知能力的設備實現人機互動和音視頻服務;
華為將重心放在機器視覺和智能協作上。主要產品有車輛微卡口相機、電警卡口攝像機、態勢感知攝像機。在辦公方面,以“智慧辦公,一站到位”推出華為Debub辦公寶為口號。
在頭部企業的帶動下,我國的人工智能市場規模也進一步擴大,IDC 預測,全球 AI 市場規模將在 2021 年達到 885.7 億美元,并在 2025 年增至 2218.7 億美元,五年復合增長率(CAGR)約為 26.2%。2025 年,中國約占全球總規模 8.3%,位列單體國家第二。隨著AI應用的不斷落地,中國市場規模將以24.4%的CAGR增長,有望在2025年超過184.3億美元。
“十四五”規劃綱要將"新一代人工智能"作為議題重點提及,加上新基建、數字經濟在內的持續利好政策促進了產業智能化升級。
IDC中國人工智能高級分析師程蔭表示:“人工智能是十四五規劃中數字產業化聚焦的 7 大重點領域之一,智能化轉型也是國企未來 3 年的工作重點,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開始進行智能化升級,或者加大內部 AI 研發力量的投入,這都將為 AI 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帶來機會,未來五年內中國 AI 支出還將持續增長。”
來源:智慧城市網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