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隨著智能手環能可穿戴設備的普及,現階段人們對可穿戴設備的認可度逐漸提高,可穿戴設備的市場份額在不斷擴大,發展前景也被看好。
可穿戴設備的概念
智能穿戴設備是能直接穿戴在身上或整合進用戶的衣服、鞋帽等其他配件中,集成了軟硬件而具備一定計算能力的新形態終端設備。目前,智能穿戴設備多以可通過低功耗藍牙、Wi-Fi、NFC等短距離通信技術連接智能手機等終端的便攜式配件形式存在,主流的產品形態包括以手腕為支撐的智能手表、腕帶、手環等產品,以頭部為支撐的智能眼鏡、頭盔、頭帶等產品以及智能服裝、配飾等各類非主流產品形態。
可穿戴設備的分類
智能穿戴設備根據技術實現難易和功能特性大致可分為兩類。
1,面向傳感器應用的智能穿戴設備,例如Fuelband智能腕帶、Jawbone Up智能手環、Fitbit Flex智能手環等。這些可穿戴設備,主要通過傳感裝置對用戶的運動情況和健康狀況做出記錄和評估,通常需要與智能手機等終端設備進行連接進行數據的分析、管理、顯示等應用;
2,另一類是支持新型人機交互技術的智能穿戴設備,除可實現基于傳感器的應用,還可實現支持新型人機交互技術的應用。例如Pebble智能手表、Galaxy Gear智能手表、GoogleGlass智能眼鏡等,通過支持新型人機交互技術諸如新型顯示技術(例如柔性屏幕、微投影)、語音交互技術(例如語音控制)、增強現實技術、圖像識別技術(例如手勢識別、人臉識別)等方面,實現具有和智能手機類似的功能,通常與智能手機等設備配合使用,簡化智能手機的操作,將智能手機的通信、娛樂等功能在可穿戴設備上進行擴展。
幾種可穿戴設備介紹
1、可穿戴智能手環
智能手環是一種穿戴式智能設備。通過這款手環,用戶可以記錄日常生活中的鍛煉、睡眠、部分還有飲食等實時數據,并將這些數據與手機、平板、ipodtouch同步,起到通過數據指導健康生活的作用。
2、可穿戴智能手表
智能手表,是將手表內置智能化系統、搭載智能手機系統而連接于網絡而實現多功能,能同步手機中的電話、短信、郵件、照片、音樂等。智能手表的外形類似于電子表,它由電子顯示屏、攝像頭、麥克風、操控按鈕和腕帶組成,通過藍牙技術與手機連接。大數據在可穿戴設備中的應用可以讓智能手表分析用戶的數據,佩戴者可以通過智能手表接聽或撥打電話、收發電子郵件和消息、存儲和傳輸數據信息,以及跟蹤或管理個人信息。
3、可穿戴電子襪子
電子襪是跆拳道比賽中所用的一種腳套,上面有不少電子感應器,利用這些感應器,裁判就可以針對計分器的分數來判定比賽的勝負,可以說是頗高科技的運動工具。電子襪上方有大面積的感應區,當有一定面積和護具接觸,并有充足的力道時,感應區就會回傳得分訊號,場邊的計分器也會顯示得分。
可穿戴設備的產業鏈介紹
1,上游供應鏈分析
可穿戴設備鏈條上附帶的基礎物質多種多樣,上游端主要包括傳感器、柔性屏、非晶態合金、處理器和存儲器、電池和其他、FPC等硬件元素;中游則主要是觸控模組、骨傳導耳機、MEMW麥克風和受話器、語音交互技術、移動醫療組件、體感相關產品、腕帶、頭戴和機殼等軟件系統開發。
決定可穿戴設備利潤高低的要素有三個環節,即產品硬件本身的成本+增值的應用服務+用戶的生理、心理體驗。在未來發展中,硬件利潤空間會減小甚至免費,通過數據和服務賺錢。因而位于上游硬件供應商的利潤空間有限。
當前產業鏈上游的芯片、傳感器、操作系統等核心關鍵領域技術基本掌握在全球領先的IT巨頭手中,如TI、意法、博通、ARM、高通、Intel、博世等。
2,中游產業環節分析
中游這塊比較領先的企業基本是上市公司,比如:語音領域的巨頭是科大訊飛,體感領域的明星是數碼視訊,基于眼控技術的七鑫易維,基于體感技術的鋒時互動、唯創視界等,骨傳導耳機涉及到的公司有共達電聲、歌爾聲學、海能達,無線通訊技術涉及的公司有環旭電子、達華智能。由于存在很高的技術門檻,國內中游產業在一級市場的表現并不太活躍。
未來可穿戴產業主要有硬件銷售、軟件平臺與應用開發、大數據相關服務三大利潤空間。其中硬件銷售是可穿戴設備全面鋪開前的主要盈利模式,而應用開發與服務則蘊含著最大的商機。因而,若中游交互解決方案商能夠通過改進技術來為顧客提供更好的服務,其利潤仍有很大的空間。
中游主要是觸控模組、骨傳導耳機、MEMW麥克風和受話器、語音交互技術、移動醫療組件、體感相關產品、腕帶、頭戴和機殼等軟件系統開發。
3,下游產業環節分析
根據資料顯示,可穿戴設備可以劃分為三大類:售價在350-500美元及以上的多功能產品;售價在100-350美元的中檔產品;售價低于100美元的單一功能產品,約75%的可穿戴設備利潤將被下游硬件設備廠商獲得。
可穿戴下游為成品,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谷歌眼鏡、三星索尼的智能手表,蘋果iwatch等。健身和運動、醫療和健康兩個細分領域的可穿戴商用前景被市場普遍看好。
下游終端設備廠商競爭很激烈,國外的Jawbone、FitBit、Pebble等當屬明星。相比國外較為成熟的市場,國內可穿戴設備處在培育市場階段,目前而言,下游主要廠商被國外幾大巨頭壟斷,而國內明星創業者當屬拿到B輪融資的咕咚手環,還有一些從專業領域切入消費市場的廠商,運動領域有滕海視陽,健康醫療領域則較多,比如九安醫療、寶萊特。其中,涉足該類產品的上市公司只有中穎電子、寶萊特、九安醫療和奮達科技四家。
使用可穿戴設備也能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可穿戴設備的分類涉及到的方面眾多,這幾年,科技公司的相關產品也收獲了不錯的市場反饋,可穿戴設備背后的市場十分廣闊。
本文由五度數科整理,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