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高爐要出鐵了,爐前工拖拽一下鼠標,鐵水罐便能自動對位、自動受鐵,受鐵完畢自動前往煉鋼廠,沿線鐵路自動扳岔,攔木機自動開閉……近日,記者在中國寶武寶鋼股份武漢鋼鐵有限公司看到,鋼鐵是這樣煉成的。5G+互聯網鐵鋼智控系統,讓這個60多年的“老工廠”變身“智慧工廠”。
5G商用兩年以來,我國“適度超前”的5G網絡建設正實現深度、廣度雙突破。截至目前,我國已建成5G基站超115萬個,占全球70%以上;5G終端用戶達4.5億戶,占全球80%以上;5G應用創新案例超過1萬個,覆蓋22個國民經濟重要行業。不僅是5G,包括其與固定網絡搭建的雙千兆網絡、移動物聯網等通信網絡基礎設施重要指標都將在“十四五”期間不斷實現躍升。
新一代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即將建成
目前,我國已經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纖和移動寬帶網絡,信息通信業綜合實力邁上了新臺階,2020年信息通信行業收入達2.64萬億元,年均增長9.1%,五年累計固定資產投入超2萬億元。11月16日,工信部發布了《“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涉及5G、千兆光纖網絡、IPv6、移動物聯網、衛星通信網絡等新一代通信網絡基礎設施重要發展指標。
5G是新基建之首,是拉動戰略投資、刺激消費、變革生產方式的“一劑猛藥”。2020年每萬人擁有5個5G基站根據《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3年每萬人將擁有18個基站,根據《規劃》,到2025年,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將達26個,如果以14億人口來折算,2020年5G基站60萬個,2023年將達到252萬個,2025年就是364萬站。此外,2025年我國還將實現城市和鄉鎮全面覆蓋、行政村基本覆蓋、重點應用場景深度覆蓋,其中行政村5G通達率預計達到80%,5G虛擬專網將從2020年的800個增長到5000個。
在固定通信領域,千兆光網絡是建設的重點,將與5G共同組成無縫覆蓋的“雙千兆”網絡。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將在全國各省建起全光網絡的基礎上,加強完善產業園區、商務樓宇、學校等重點場所千兆光纖網絡覆蓋,推進城市及重點鄉鎮10G-PON設備規模部署。值得一提的是,全光網的接入點會更加靠近用戶的應用和業務。從最初的“光纖到樓”和“光纖到戶”,發展至“光纖到房間、到桌面、到機器”。光網絡向屋內“滲透”的同時,能夠端到端保障業務體驗的方案也會獲得市場機會。
移動網絡和千兆光網的升級,必然會導致骨干網絡的升級。此前,作為省際骨干網的100G光網絡在“十四五”期間將會下沉到城域網中,省際骨干網將向200G/400G發展。同時,骨干網將向以云計算數據中心為核心的云網融合架構演進。“十四五”期間,NFV、SDN、SRv6(IPv6分段路由)、OXC(全光交叉)等設備會規模化應用。
在“十四五”時期,IPv6的應用環境也會更好,《規劃》中強調,未來五年一方面網絡、數據中心、CDN、云等基礎設施都將進行IPv6的升級改造;另一方面推動應用、終端IPv6的升級改造;此外還將在更多重點行業開展“IPv6+”試點以及規模應用,力爭將移動網絡IPv6流量占比從2020年的17.2%提升至70%。
此外,移動物聯網將在“十四五”期間針對不同場景、不同網速需求的業務,構建低中高速移動物聯網協同發展的綜合生態體系,推動存量2G/3G物聯網業務向NB-IoT/4G(含LTE-Cat1)/5G網絡遷移,滿足高速率和低時延聯網需求。
“高效綠色”新趨勢驅動技術創新
未來,移動通信網絡將步入多頻段協同發展階段。目前通信設備商已經推出了將2G/3G/4G/5G的頻段高度集成的無線設備,5G毫米波的建設也列入計劃中。5G能力的滲透范圍將更為廣泛,公眾能夠體驗到的5G速率將穩定在100Mbps左右。在解決5G網絡對鄉鎮和農村的覆蓋上,深化共建共享和實現異網漫游會是兩個重要的手段。未來的5G網絡覆蓋將是“熱點地區多網并存、邊遠地區一網托底”的移動通信網絡格局。
千行百業激增的數據業務將促進大規模的5G網絡建設,為實現規劃確定的目標,需要整個產業鏈、產業生態協手共進,解決成本問題、能耗問題、頻率協同問題、異網漫游問題,同時支持整體技術不斷演進。網絡基礎設施投資的壓力、5G基站降耗的壓力和技術創新的壓力撲面而來。
中國電信總經理李正茂表示,運營商近年來一直致力于處理好節能降碳與5G/IDC高速發展的關系。一方面馬不停蹄地建設高速泛在的“空天地”一體化的精品網絡,將多級算力資源進行整合,實現云、邊、網高效協同,為用戶提供靈活多樣、融合便捷、品質體驗、安全可靠的綜合智能信息服務;另一方面,通過共建共享、智能化運行、采用更先進節能的芯片和算法等方式,降低基站、數據中心的綜合能耗和碳排放。
為建設體驗最佳、高可靠性和能效最優的新網絡。設備商正不斷推動無線網、核心網和數據中心等端到端數字化網絡創新。華為常務董事、運營商BG總裁丁耘指出,華為多天線算法能幫助運營商提升網絡體驗和性能,通過軟件架構優化和算法優化,保障了云化核心網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通過能效仿真和能源利用效率智能調優等創新技術實現數據中心能效最優。
對于芯片商來說,面對碎片化、復雜化的垂直行業需求,無法再使用單一網絡部署去滿足差異化的客戶需求,行業需要一個“場景化網絡”去支撐。英特爾數據平臺事業部網絡平臺事業部高級總監杜唯揚向記者表示,英特爾作為生態系統最廣泛的網絡芯片提供商之一,能夠利用通用處理器,以及諸如FPGA、ASIC、eASIC和網卡等多種形態產品,來滿足用戶核心網、無線接入網、數據中心、邊緣計算等多種場景的需求,對端到端的網絡基礎設施進行賦能。
產業互聯網增長空間可觀
目前,全國5G應用創新案例已超過1萬個,覆蓋22個國民經濟重要行業。其中,工業制造、采礦、港口等行業是5G應用較為成熟的垂直行業,目前我國5G+工業互聯網在建項目已超過1800個,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100家,連接設備數超過7600萬臺套;教育、醫療、信息消費等領域的5G應用標桿正在樹起,5G空中課堂、5G虛擬實驗室等一批典型應用不斷涌現;全國超過600個三甲醫院已經開展“5G+”應用;AR導游、4K/8K直播等5G應用,在游戲娛樂、賽事直播等領域大幅提升消費體驗。
高速泛在、智能綠色的新一代通信網絡基礎設施正在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中擔當重任,5G行業應用由最初的生產輔助類業務向設備控制、質量管控等核心業務拓展,并將持續激發出新的增長空間。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我國產業互聯網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萬億元;2030年,規模將達到12.22萬億元。此外,我國產業互聯網市場滲透率將進入大幅增長期。從目前的3%達到2025年的12%,并在2030年達到38%。
以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醫療為代表的垂直行業融合應用,正依托5G、千兆光網、IPv6等網絡基礎能力底座,打造高效協同的融合基礎設施,目前已投入規模化應用。
中國寶武寶鋼股份武漢鋼鐵有限公司的5G+鐵鋼界面智控平臺上線以來,已實現罐車和機車的實時定位跟蹤以及全流程的智能調度,運輸效率提升10%,每年產生經濟效益約5000萬元;華為南方工廠落地了華為自研的業界首條ONT自動化產線,結合工業PON技術,用光纖替代網線,做到了“0”電磁干擾,超大帶寬和超低時延,18秒就能造出一臺高品質ONT設備,設備占地空間也較此前縮減了80%;瑞金醫院對物流運送路線途徑的網絡環境進行5G+IPv6改造,同時解決了以往WiFi+IPv4信號覆蓋盲區多和數據安全隱患問題,探索出一套院內醫療物資機器運送服務全流程管理模式。
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謝存表示,“十四五”期間,工信部將聯合相關部委及地方政府,面向信息消費、實體經濟、民生服務三大領域,重點推進15個行業的5G應用,打造深度融合新生態,實現重點領域5G應用深度和廣度雙突破,構建技術產業和標準體系雙支柱,推動5G應用從“樣板房”向“商品房”加速轉變,加快向千行百業復制推廣,全面賦能數字中國的建設。
來源:中國電子報、電子信息產業網 作者:齊旭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