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來源:經濟參考報
今年以來,我國汽車產業面臨“缺芯”、限電、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多重壓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9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為207.7萬輛和206.7萬輛,同比下降17.9%和19.6%,自5月以來連續同比下滑。但在應對挑戰中,一些積極變化正在發生,孕育著新的機遇,展示出較足的發展韌勁。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一國制造業水平。業內認為,中國汽車產業正加速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涌現出一批優秀的汽車企業,行業發展質量不斷提高;多年來聚焦產業鏈供應鏈打造,持續加碼技術研發,自主品牌車企技術水平持續提升,競爭力大幅增強;新能源車企加速搶占市場份額,發展優勢凸顯,車載芯片企業迎來巨大發展機遇。
自主品牌加速崛起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品牌在乘用車市場銷量占比達43%,同比提升6.7個百分點。9月銷售排名前十的汽車企業中自主品牌車企占近半數。
前幾年,受國外品牌加速國產化、降價占領市場影響,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從接近50%下滑至40%以下。但今年以來,自主品牌企業產業鏈韌性強,加快化解芯片短缺壓力,積極拓展市場份額,一批自主品牌頭部車企銷量同比均呈高幅增長。
以長安汽車為例,在多款智能化車型支撐下,長安自主品牌汽車1-9月銷量突破135萬輛,同比增長30.6%。
“近年來我們在智能化新品和生產環節同步實施智能化升級,‘十一五’以來已投入1100億元用于研發,掌握500余項智能低碳技術,技術積累帶來發展底氣、助力銷售躍升。”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表示。
汽車產業邁向中高端加速推進。重慶汽車產業在2020年7月結束了長達30個月的累計運行下滑,筑底反彈,全面進入上行通道;今年前8個月,重慶汽車產量同比增長38%,并實現量價齊升,售價10萬元以上的整車產品占比已從2017年的30%提升至42%,正在扭轉中低端產品路徑依賴。
新能源汽車銷量猛增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16.6萬輛和215.7萬輛,分別增長1.8倍和1.9倍。其中,9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滲透率更是高達19.5%。
“新能源汽車已從產業邊緣走向主銷車型的核心地位。”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說。
一批現象級車企及車型表現亮眼。其中,自主新勢力品牌穩健成長,在高端領域獲得市場認可,成為新能源車市的引領力量。僅9月,蔚來、小鵬、理想交付量分別達10628輛、10412輛、7094輛,均實現超100%的同比增幅。
另一款主打經濟性的爆款車型——五菱宏光MINI EV在前9月更是實現超40萬輛的銷量,且持續供不應求。沈陽五菱汽車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在東北地區訂購續航120公里的MINI EV基本要等1個月左右。
汽車出口形勢喜人
特斯拉中國今年前9月出口逾10萬輛、蔚來ES8在挪威上市、上汽歐洲公司推出高端純電動車型……隨著中國汽車工業提質升級,越來越多中國汽車正在走向國際市場,今年前9月累計出口乘用車114萬輛,同比增長118%。
得益于性能與品牌力躍升,“中國造”汽車還加快告別“低質低價”。今年6月底,上汽大通MAXUS EV90、V90等5000余臺車輛“批量出口”,創下中國品牌輕客車型出口歐洲的最大批量紀錄。上汽大通總經理王瑞告訴記者,這批車輛售價還較國內明顯提高,如EV90 VAN車型在挪威市場折合人民幣為41萬元到50萬元,較國內售價近乎翻番。
挑戰與機遇并存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季度芯片整體供應預期好于三季度,但芯片供應仍然短缺;電價上漲、原材料價格持續高企都將進一步加大企業成本壓力,一定程度影響行業運行。
克服芯片供應鏈難題,仍是“當務之急”,其中也蘊含巨大機遇。業界建議,應強化車規級芯片與汽車產業鏈協同,提高芯片國產化率,構建融合網狀供應鏈生態等,打造安全可控的汽車芯片供應鏈。
業內人士強調,應抓住難得的機遇,加速闖進全球芯片的供應鏈。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建議,去年開始傳統芯片體系出現供應不足的情況,全球高性能車載計算芯片產業格局還未固化,都為我國車載芯片企業打開了在競爭中崛起的機會窗口。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