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類腦智能現已獲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在這樣的背景下,建構能夠思維的互聯網,能夠在這種環境下最大程度地獲得競爭優勢。
類腦智能的國際發展現狀
1,政府注重項目引導、企業關注研發生態
美國自20世紀90年代起就開展了多個腦科學項目研究,并于2013年正式啟動“BRAIN計劃”,針對大腦結構圖建立、神經回路操作工具開發等七大領域進行研發布局;歐盟自2002年開始對150多個腦科學研究項目進行資助,并于2013年正式提出“人腦計劃(HBP)”,試圖在未來神經科學、未來醫學和未來計算等領域開發出新的前沿醫學和信息技術。加拿大、日本、德國、英國等也先后推出腦科學研究計劃,希望搶占未來技術的制高點、掌握未來戰略的主動權。同時,許多國際企業紛紛推出類腦智能研究計劃,在以IBM、微軟、蘋果等為代表的龍頭企業的推動下,類腦智能受到高度關注。
2,各國關注方向各有側重
雖然各國都積極布局類腦智能的研發,但關注點各有側重。美國重視相關理論建模、腦機接口、機器學習等方面,將理論、建模和統計分析融入大腦研究是“BRAIN計劃”的七個最優先領域之一;日本的“腦科學戰略研究項目”重點開展腦機接口、腦計算機研發和神經信息相關的理論構建,該項目提出的新技術發展目標是在15年內實現各層次腦功能的超大規模模擬技術,開展神經科學的數學、物理學研究;歐盟的“人腦計劃”重點開展人腦模擬、神經形態計算、神經機器人等領域的研究;韓國則重視腦神經信息學、腦工程學、人工神經網絡、大腦仿真計算機等領域的研發。
3,各大企業爭相布局
全球科技巨頭如谷歌、微軟、IBM、Facebook都將人工智能視為下一個技術引爆點,紛紛斥巨資參與研發與競爭。IBM是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的公司之一,1997年研發出深藍計算機、2011年研發出watson系統,目前IBM的布局圍繞watson系統和Synapse類腦芯片展開,同時通過并購打造人工智能生態系統;谷歌則通過大量收購語音和人臉識別、深度學習、機器人公司以獲取技術、專利和人才,其在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等方面處于全球領先地位;Facebook也逐步收購語音識別、機器翻譯等公司,并設立人工智能實驗室,開發聊天機器人。除龍頭企業外,如美國Emotiv公司等一批新興公司也在類腦智能方面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發成果。
類腦智能的國內發展狀況
2018年,在短短的5個月里有6家中國科技巨頭提出自己的類腦智能巨系統項目:
2018年1月初,前百度研究院院長林元慶成立Aibee(愛筆智能),建設行業綜合大腦,旨在用多項AI技術,如深度識別、人臉識別、語音交互、多輪交互、大數據分析、三維空間重建等,幫助傳統行業提升整體效率。
2018年1月30日上海加強城市管理精細化“三年行動計劃”中提到“上海將加強城市大腦建設,打造感知敏捷、互聯互通、實時共享的“神經元”系統;深化智慧治理,以城市網格化綜合管理信息平臺為基礎,構建城市綜合管理信息平臺,推進“城市大腦”建設。”
2018年1月26日,智慧交通峰會上,滴滴正式發布了智慧交通戰略產品“交通大腦”,與交管部門合作,用AI的決策能力解決交通工具與承載系統之間的協調問題。
5月16日,在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360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鴻祎出席了大會并發表了題為《建立“安全大腦”保衛智能時代》的演講。演講中,周鴻祎首次提出了“安全大腦”的全新概念。他表示,“安全大腦”是一個分布式智能系統,綜合利用ABCI(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IoT智能感知、區塊鏈)等新技術,保護國家、國防、關鍵基礎設施、社會及個人的網絡安全。
5月16日,世界智能大會上,浪潮發布浪潮EA企業大腦。浪潮EA企業大腦意為Enterprise Agent,即“企業智能體”,通過實時持續處理海量異構數據,輔助智能決策,驅動流程自動化和業務優化升級,實現企業的個性化、精細化的生產和服務。
5月23日,2018騰訊“云+未來”峰會上,馬化騰發表主題為《智慧連接:云時代的創新與探索》的演講,表示騰訊希望在云時代通過“連接”,促成“三張網”的構建,騰訊“三張網”包括三個部分,一是“人聯網”、二是“物聯網”、三是“智聯網”。
其中,“智聯網”,騰訊稱之為“超級大腦”,作為一套開放、共建的技術輸出體系,超級大腦定位為數字世界“智能操作系統”,一方面智能化云、邊、端并將其連接為一個整體,另一方面將包括AI、大數據在內的各項技術技術能力輸出到各行各業。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超級大腦是一個讓人工智能無處不在的智能操作系統,AI能力將依托超級大腦隨時隨地被靈活調用。而騰訊推出超級大腦的初衷正是希望助力企業和政府建立自己的超級大腦。”
類腦智能發展或產生深遠影響
推動或引發新一輪技術和產業革命類腦智能推動實現的通用人工智能,將驅動機器學習邁入“非結構化大數據”處理的新階段,強化大數據的價值挖掘,有望加速催生重大科學規律的發現以及科學成果的產出。與此同時,其對于環境、情景、圖像、語音、自然語言等非結構化數據強大的分析處理能力,有望快速應用于互聯網信息挖掘、金融投資與調控、醫療診斷、新藥開發、原子核物理探索、公共安全等一系列關系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引發新一輪技術和產業革命。
隨著類腦智能的技術影響不斷擴大,各大科技公司也將針對這項技術進行一場科技競爭,這些企業的科技成果將合并在一起,帶來一個全新的互聯網。
本文由五度數科整理,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