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收錄專題 | 中國能源結構、行業分類、發展現狀及產業前景】
在當前油氣勘探開發領域,深井超深井鉆井技術已然成為全世界石油企業面臨的巨大難題。我國各大石油企業不斷加大油氣勘探開發投資力度,進行深井超深井技術設備攻關,并已取得巨大的突破,但核心技術指標與國外領先企業還存在較大差距,核心設備零部件主要依賴進口。
我國石油企業持續加大石油勘探開采投入,石油鉆井設備市場規模迎來高速增長
我國是全球原油消費第一大國,2019年我國的原油表觀消耗量高達16.96億噸,而原油產量僅為1.91億噸,原油需求量缺口巨大,原油進口量5.06億噸,對外依存度達72.5%。受疫情影響2020年原油進口量增速有所放緩,同比增長7.2%達5.42億噸,對外依存度持續升高達73.5%,原油需求保持旺盛。為了解決這一能源保障問題,我國提出了《2019-2025年國內勘探與生產加快發展規劃方案》。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紛紛加大石油勘探開采資本投入,2019年三大石油公司勘探開發資本開支合計3,704億元,同比增長23.3%。2019年中石油勘探開采資本投入2,301億元,并表示到2025年每年追加50億元的石油勘探開采投資;中國石化2019年勘探開采投資617億元,同比增長46.21%。石油公司勘探開發資本投入主要用于石油鉆井設備升級改造及相關技術的突破,在國家政策引導及原油需求刺激下,石油鉆井設備市場規模將迎來高速增長。
圖1 我國原油產量、進口量及對外依存度情況
(資料來源:五度易鏈行業研究中心整理)
我國深井超深井鉆井設備技術取得顯著突破,但核心設備零部件仍主要依賴進口
隨著石油資源的不斷勘探開發,人類對資源的探索逐步向深井特深井方向發展,各大石油公司面臨的難題包括超高溫、超高壓條件下鉆完井設備故障率高,鉆井液處理劑性能變差導致防漏堵漏等操作難度加大,固井施工難度及風險顯著提高,以及地層堅硬可鉆性差導致鉆井周期長等。針對上述難題,我國各大企業及科研單位經過多年鉆研探索,在鉆井技術和設備方面取得了顯著突破。
表1 我國主要鉆井設備技術突破情況
(資料來源:五度易鏈行業研究中心整理)
然而,我國深井特深井技術設備發展較國外時間比較短,相較美國國民油井華高、斯倫貝謝、貝克休斯和哈利伯頓等全球鉆井領先企業在高性能鉆頭、隨鉆測量、扭轉沖擊、減振增壓以及垂直鉆井等設備技術上還存在較大差距,鉆井設備的柴油發電機組、變頻器、液壓和電器控制元件以及高壓密封器件等關鍵配套元器件主要依賴進口,仍然制約著我國油氣勘探開發技術的全自動化、多元化和智能化發展。
國內石油勘探開發利好政策頻出,推動石油鉆井設備技術高速發展
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高達70%以上,導致能源使用受制于人,為解決能源保障安全問題,國家和企業相繼召開了“2020年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工作推進會”、“國家能源委員會會議”等會議,并出臺了相關油氣勘探開發政策,要求企業加大開發力度,確保實現油氣行業增儲上產的七年行動階段性目標。中石油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提出2020年頁巖氣產量力爭達到120億立方米,到2025年產量翻番;中海油提出到2025年公司勘探工作量和探明儲量要翻一番。利好政策引導下,各大石油公司加大石油勘探開發投資力度,致力于石油鉆井設備及技術的突破升級,為我國實現油氣自給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表2 油氣勘探開發利好政策
(資料來源:五度易鏈行業研究中心整理)
結語
近年來隨著石油勘探開發設備技術的不斷突破,我國石油產量持續上升,已躍升為世界第五大產油國,但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依舊高達70%,能源自給能力偏弱。近年來,我國連續出臺多項政策推動石油勘探開發,在石油裝備上也實現了一系列的關鍵技術突破,但核心設備零部件仍主要依賴進口。
本文為我公司原創,歡迎轉載,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