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隨著智能快遞柜的普及,很多小區都可以看到智能快遞柜的身影,智能快遞柜讓用戶取快遞時間和快遞員時間不對應的問題得到解決,但是這項給大家都帶來便利的產品,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諸多困難。
智能快遞柜被多家公司投資
速遞易母公司三泰控股在公告中稱,公司已與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交易對方簽訂了初步的合作意向書,并于2017年6月7日增加新交易對方。目前本次交易對方為中郵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亞東北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復星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之全資子公司)和浙江驛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菜鳥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之全資子公司)。本次資產重組后,速遞易將使用“中國郵政”商標,智能快遞柜名稱改為“中郵速遞易”,借助中國郵政的網絡、通郵基礎設施等資源,進一步促進智能包裹柜業務,以及逆向物流業務的發展。
菜鳥這邊,則將直接給速遞易帶來大量的快件訂單。菜鳥供應鏈將協調自身及關聯方名下的電子商務平臺及參股的快遞公司,擴大我來啦所運營的智能包裹柜的使用場景、合作范圍,并通過菜鳥供應鏈的平臺實現相關快遞公司與其的業務對接。
復星集團也同意協調其關聯方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與我來啦開展業務合作,擴大其智能包裹柜的入駐范圍;同意協調其參股的快遞公司,協助將其承運的快遞包裹投放到我來啦的智能包裹柜;同意協調其參股的傳媒企業與我來啦開展業務合作,協助發展其基于智能包裹柜的廣告業務。
“中郵速遞易”將由中國郵政派出董事長,保留原有的經營團隊,進行市場化的運營,三泰控股享有其兩屆(6年)的總經理提名權。在納入中國郵政資源體系的同時,速遞易有望繼續市場化運營體制。
ST三泰在2016年年報中透露的數據顯示:重組完成后,速遞易現有5.6萬組智能快遞柜。而經過5年的高速擴張,“速遞易”的智能快遞柜已經進入了79個城市,輻射人群超過5000萬人次。擬整合的中國郵政旗下的約2.1萬組智能快遞柜,中郵速遞易柜體規模將增至7.7萬組左右,占行業總額近乎一半,遙遙領先其他市場參與者。同行業的其他競爭對手如豐巢2016年運營智能快遞柜3.5萬個,郵政易郵柜、中集e棧等快遞柜公司去年的運營數量合計約6萬個。
此次資產整合,有利于智能快遞柜行業的良性發展,將更好地促進解決物流“最后一百米”的行業痛點,為廣大消費者帶來更優質、更便利、更豐富的快遞自提服務。
屢獲政策支持,智能快遞柜發展迅速
國慶長假歸來,《四川省郵政條例(修正案)》(以下簡稱“條例”)獲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稐l例》增加“新建、改建、擴建城鎮居民住宅區,鼓勵建設單位配套設置智能信報箱、智能快件箱等智能末端服務設施”內容,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關于信報箱建設的基礎上,明確了鼓勵建設智能末端服務設施的新要求。
智能快遞柜行業利好政策不斷出臺,相關企業表現不俗
自2018年“國辦一號文”首次明確智能快遞柜公共屬性,以及《快遞暫行條例》鼓勵企業共享末端服務設施落地以來,各地方政府也相繼出臺政策,將智能快遞柜納入公共服務設施規劃中,大力推動智能快遞柜等智能終端的落地與建設。
如在《四川省郵政條例(修正案)》通過的同時,寧夏回族自治區也出臺《關于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實施方案》,從優化政策環境、完善基礎設施、優化通行管理、提升服務能力、提高運行效率等方面出臺14項舉措,將智能快件箱、快遞末端綜合服務場所納入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提出加快智能投遞設施在社區、高校、商務中心等人員密集場所和服務需求集中區域的布局,并將出臺智能快件箱免費使用相關補貼政策。
隨著從中央到地方的相關利好政策不斷出臺,智能快遞柜行業的未來被社會各方看好,相關企業也迎來了高速發展時期,表現不俗。
以率先進入智能快遞柜行業的中郵速遞易為例,自2012年推出第一臺智能快遞柜以來,經過近六年時間的發展,中郵速遞易如今已相繼推出智能快遞、智能信報箱、小黃筒、大容量快遞塔等多個智能終端,以豐富的產品矩陣打通了物流兩端。除了不斷豐富的產品矩陣,相關數據也極為亮眼。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8月,中郵速遞易線下智能快遞柜遍布全國287個城市,終端設備布設達8.5萬臺(含易郵柜),實現了全國全量覆蓋。同時累計派件量,截至2018年9月更是成功突破19億!
智能快遞柜的發展困境
我們來看看整個智能快遞柜行業的發展情況,速遞易2015年、2016年,公司連續兩年凈利潤為負值虧損嚴重;今年5月,豐巢科技的營業收入為2.88億元,凈利潤為-2.49億元;菜鳥驛站在2017年度凈虧損達2.90億元,其2018年一季度凈虧損為1.14億元。
從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發現智能快遞柜行業如今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依然處于虧損的狀態,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家智能快遞柜企業實現了盈利。對于目前的快遞柜商業來說主要的盈利方式還是廣告、快遞員付費與用戶超時費用。廣告,對于快遞柜來說并沒有多大的廣告投放空間,無非就是機身與屏幕上的廣告為主,但是這個盈利的價值空間也沒有多少。
快遞員付費,快遞員每放一件物品到快遞柜里就要付一定的費用,2、3毛錢不等。超時費用,根據用戶的超時時間算一元左右,其實超時并沒有為快遞柜企業帶來多少的營收,畢竟超時收取的費用并不高,而且因為超時會收費所以用戶一般沒有特殊情況是不會令快遞超時的。并且現在超時費用的收取已經引起了用戶的不滿,在用戶看來自己買了東西付了運費,最后取件還要付費是不合理的。
有快遞人士也認為快遞柜的定位是應該是快遞員的輔助力量,因此不管是收件人也好還是快遞員,他們都不應該承擔這個費用。
除了盈利問題,其實智能快遞柜也有一些硬傷,比如存放在快遞柜的快遞無法及時驗收,存放的東西有限,如果包裹過大將無法存放等。盡管智能快遞柜已經發展五年多了,但是目前還是沒有找到可以持續發展下來的模式,對于快遞柜行業來說要想發展下來除了要解決以上問題,還需要挖掘出更多的商業模式!
根據數據統計表示,2018年的快遞業務已經大幅度增加。智能快遞柜可以解決快遞量增加帶來的人員不足問題,而發展過程中的問題還有待克服。
本文由五度數科整理,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