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近日,有消息稱,三星電子、LG電子將在2020年提高從中國企業的液晶面板采購量,其中,三星電子的采購對象將轉向華星光電和中電熊貓,LG電子將有可能把更多訂單交給京東方。這是韓國對中國液晶面板的依賴性加強還是轉移過剩產能?
全球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
市場研究機構IHSMarkit指出,在三星電子2019年全年的電視出貨量中,從三星顯示公司采購的LCD面板僅37.7%,同期三星電子的六成電視產品均來自中國的供貨商。
自三年前開始,三星電子就透過子公司三星顯示公司向華星光電位于深圳的工廠投資人民幣21億元,收購該工廠9.8%的股份。該工廠制作的10.5代LCD面板中,大約10%的產品供應給三星電子。今年第四季度前三星也曾增加對京東方10.5代LCD面板采購量。三星電子又將在明年增加中電熊貓為采購對象,而LG電子也有可能把更多訂單交給京東方。據惠科內部人士透露,2020年三星也將大量采購惠科的LCD大尺寸液晶屏。
過去,韓國三星、LG作為液晶顯示行業的領軍者,一直以來,更多的是采購關系企業生產的顯示產品,只有少部分會向外部采購,而今如此大規模的向中國采購LCD面板,究竟為何?
根據群智咨詢預測的數據,從2020年開始,中國面板廠LCDTV面板產能占比將超過50%,產能高度向中國大陸地區聚集。隨著產能的增加,LCD售價卻大幅度降低,甚至已經降至接近成本價。根據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的數據,過去3年,全球LCD顯示器件(面板)均價呈斜線下滑,下跌幅度為38.13%。
賽迪顧問高級咨詢師劉暾表示:"目前,在顯示產業鏈上,中國的優勢在于中間的屏幕生產環節,而韓國企業的優勢在于下游的產品端。用低價格采購然后高價賣出,利潤空間更大。"
"此舉對于三星和LG來說,是提升運營效率,避開與中國面板企業低價競爭的必然舉措。"IHS大尺寸面板分析師吳榮兵感嘆道,中國的液晶面板已經將價格壓縮到最低,利潤空間太小,賺的只是辛苦錢。
對此,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董敏表示,雖然LCD面板的均價不斷下滑,國內廠商很難憑借LCD面板獲取更高收益。但是隨著韓國企業轉單中國,不僅可以消耗過剩的產能,回籠資金,緩解投資壓力,而且由于面板價格下降,生產成本也迅速下降,下游廠商(手機、電視)將受益于此。
韓企轉移"落后"產能?
記者注意到,韓國企業正不斷放棄LCD市場,并積極轉向OLED等高溢價市場來尋求發展。據了解,此前三星電子已大幅降低了7代和8.5代LCD面板的生產量,轉向OLED以及QD-QLED面板的生產。而LG從今年6月份開始減產,并停止了7.5代和8.5代部分LCD面板生產線,旗下的5代、6代、7.5代、8.5代面板廠都普遍減產10%到20%左右。
"從三星、LG選擇放棄LCD面板生產,轉單國內面板廠商,三星、LG有轉移落后產能的嫌疑。"董敏指出,畢竟二者都在加緊"下一代顯示技術"的布局。國內面板廠商的產能有限,很難在LCD與OLED、QLED之間做出好的平衡。
有業內人士認為,LCD將會被OLED、QLED取代。
對此,劉暾持另一種態度,他說:"韓國LCD的減少是因其生產成本高于中國,失去優勢,不得不轉移陣地。OLED、QLED等雖然有著更高的溢價,但是LCD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不會被淘汰。我國LCD成本較低,技術成熟,隨著研發和創新不斷提升,能發揮LCD更大價值。"他強調,未來大尺寸超高清的液晶顯示將成為主流,4K、8K也將帶來更多贏利點。在三星和LG由于在成本方面無法與中國面板企業在液晶面板行業競爭,都在押注更先進的面板技術的情況下,它們對中國液晶面板企業的依賴性必然會不斷加大。
"韓國企業轉單中國,我認為是好事。"惠科股份董事長助理白航空感慨道,日本的退出、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的萎縮,將促進對中國大陸液晶面板需求的增長。"LCD市場還是很大的,中國需要趁勝追擊,搶占市場空間,提高話語權甚至實現定價權。"他強調,雖然有聲音質疑中國液晶面板產能過剩,不斷下降的價格也給液晶面板產業蒙上了陰影,但是卻不能否認這個產業的優勢正在向中國市場轉移的事實。如果新技術不能實現對液晶顛覆性勝利的話,那么未來大屏顯示的主動權在中國的事實將被得到進一步驗證。
可以說企業間相互采購、轉單,這是經濟全球化、分工專業化的一種成果。"其實韓國企業對中國液晶面板的采購一直存在,只不過對高端面板的采購量不是很多。目前,韓國企業正逐漸加大對我國的采購力度,尤其是對大尺寸液晶面板的采購,更加證明我國顯示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吳榮兵表示,除了中國的京東方、華星光電等企業以外,三星過去還從夏普、索尼公司大量采購液晶面板組件,甚至其老對手LG的面板也被采購過。而索尼最新推出的OLED電視,用的則是LG的OLED面板。說到底,電視廠商之間似乎已經達成了一種共識:面板誰家無所謂,技術過硬、價格合理最重要。
轉自:消費日報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