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摘要: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是工業機器人產業鏈的下游應用端,主營業務是對工業機器人進行二次開發利用,使之與周邊自動化設備配套集成,是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應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通過系統集成才能實現最終的應用。本文根據國內工業機器人集成市場格局情況,分析了集成市場的未來發展趨勢。
集成領域與上游的本體市場側重不同,更需要有針對特定應用領域的設計能力、項目經驗等,為客戶提供不同應用領域的標準化、個性化成套裝備。對比本體產業,系統集成的技術壁壘相對較低,導致其上下游議價能力不高,毛利水平不高,但其市場規模要遠遠大于本體,廣泛的應用于汽車、3C電子、金屬加工、物流等行業。
集成市場規模增速迅猛,上游企業向集成領域滲透
根據PAISI調研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市場規模為836億元,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486億元。2014~2018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9.53%,增速迅猛。
圖1 2017-2023E國內工業機器人集成市場規模及增速
(資料來源:PAISI、五度易鏈行業研究中心)
2018年國內的系統集成商數量約2150家,與2012年相比增加5倍多,其中大部分企業是產業鏈上中游企業,其產品逐步向下游延伸,打造產品一體化解決方案,但企業規模普遍較小,業內競爭壓力巨大。
圖2 2012~2018年國內工業機器人集成商數量增長情況
(資料來源:觀研網)
本土集成商壟斷低端,中高端領域提升空間大
根據MIR DATABANK對國內903家集成商的調研數據,本土集成商占約95%,其中,573家覆蓋汽車行業(占比63.5%),372家覆蓋3C電子(占比41.2%,包括家電171家、消費電子112家、電子89家),186家覆蓋食品飲料行業(占比20.6%),114家覆蓋醫療行業(占比12.6%)。
圖3 國內工業機器人集成市場占比
(資料來源:MIR DATABANK)
在搬運碼垛等低端工藝應用領域,本土集成商占據絕對主導;在裝配、揀 選、焊接等中端工藝應用領域,本土集成商占據優勢,在噴涂、視覺監測 AOI 等高端工藝應用領域,本土集成商也在不斷滲透。
圖4 本土和外資集成商不同工藝領域應用占比
(資料來源:國金證券)
本土企業依靠定制化和高性價比與外資企業競爭
在汽車行業,沖壓、焊裝、涂裝、總裝是其四大制造工藝,在動力總成、車身制造、總裝設備、柔性沖壓、高效精沖、高端涂裝線等技術單獨較大的環節,外資企業占絕對優勢,國產企業目前主要從焊裝開始突破,正逐步進行替代,出現了一批規模較大的本土集成商。
在3C電子行業,目前以技術難度相對較低的小型機器人為主,注重成本和服務,國內集成商基于價格優勢參與競爭,目前市場份額不輸外資品牌。
在其他工業機器人市場,如食品飲料、醫療、物流等市場機器人需求同樣多樣化,定制化程度高,價值量相較于汽車較低,本土集成商積極參與個性化定制,具有壟斷優勢,但由于技術壁壘較低,企業眾多,處于完全競爭狀態。
下游汽車電子、新能源等是系統集成新機遇
目前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市場有智能化和電動化的趨勢,國內汽車產業的創新產品70%來源于汽車電子產品,汽車電子在汽車中的應用從中低端的車載DVD、倒車雷達系統、車載電腦CarPC、LED照明系統,到汽車安全駕駛系統、車載信息系統、自診斷系統、電子穩定系統(ESP)、胎壓監測(TPMS)、新型HID燈高端應用,再到新能源汽車帶來的電池管理系統(BMS)、新ECU控制系統等應用。
增速較快的新能源汽車也帶動了汽車電子產品的增量,新能源汽車由電力驅動,電池成本占比高達50%,整車汽車電子占比超過65%(含電池),給汽車電子市場帶來巨大增量空間。
結語
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是對工業機器人進行二次開發利用,使之與周邊自動化設備配套集成,是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應用的重要組成部分。集成市場規模增速迅猛,上游企業向集成領域滲透;本土集成商壟斷食品、醫療等低端市場,在汽車、3C電子等中高端領域提升空間大;本土企業依靠定制化和高性價比與外資企業競爭,下游汽車電子、新能源等是系統集成新機遇。
本文為我公司原創,歡迎轉載,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