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如今,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未來的潛力行業是什么?企業轉型發展,該往哪些方向轉?究竟怎么轉,才能符合未來發展方向……這些關系高質量發展的問題,在困擾著企業。
也許有人回答很輕松,應該往戰略性新興產業方向轉,比如新一代信息、新能源、生物醫藥、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誠然,這些都是快速發展的新興行業,但是否適合每一個轉型中的企業?
最近,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70年研究課題組”從歷史發展變遷的縱向維度,以及與世界各地、美國橫向比較的維度,分析了500強企業的行業變遷和分布特點,或許可給正在轉型升級的中國企業以啟發。
創新能力不強?研發投入世界第二
新中國成立70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企業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動力,變化“百年未有”,可以用“兩個第一、兩個第二、一個唯一”來概括。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按現價美元測算,自從2010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以來,至今連續十年穩居世界第一。2017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額高達27%,成為驅動全球工業增長的重要引擎。
同時,自2009年起,我國已連續多年穩居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出口大國地位,2013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第一大國,直至今日。
2010年,中國CDP總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之后,很多外國經濟學家認為不可持續,但其后8年時間里,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逐步甩開世界第三日本,穩居第二位,且直追美國。
很多人認為中國的創新能力不強,但我國自2013年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研發經費投入國,且研發人員總量、發明專利申請量分別連續6年和8年居世界首位。
尤其是載人航天、深海探測、量子通信、大飛機等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高鐵網絡、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引領世界潮流,“互聯網++”廣泛融入各行各業。
另外,中國還是世界唯一擁有工業全產業門類的大國,涵蓋了聯合國產業分類的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和525個小類。從產業結構看,新中國成立之初,第一產業是絕對的老大;1970年,第二產業開始超過第一產業;2013年,第三產業占比首次超過第二產業。
500強企業換榜率10%,活力比美國強
國力增強的背后是企業,尤其是大企業實力的增強,能與世界企業同臺競技。中國企業聯合會從2002年開始統計中國企業500強數據,如果拿它與美國企業500強和世界企業500強進行比較,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并給人以啟發。
2002年,中國企業500強營業總收入6.08萬億元,今年增加到了79.1萬億元,17年增長了12.01倍,而同期中國GDP增長了7.12倍。這表明,中國大企業是中國經濟的頂梁柱和經濟增長的主要牽引力。
如果拿中國、美國、世界500強企業營業收入增速做比較,中國增速明顯更高。從入門門檻看,中國企業500強在2002年營收只有20億元,今年增長到了300億元,且千億級企業達到了194家。
小企業看客戶服務力,中型企業看同行競爭力,大企業看行業管控力。這預示著中國大企業內外環境管控水平將變得越來越重要,企業領導集體的視野變得越來越廣闊。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從中國500強企業換榜與活力看,今年換榜率為10%,盡管與15年前的22%相比有較大下降,但與美國500強企業換榜率只有1%相比,這一方面體現了中國企業的活力和有效的競爭環境,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上榜企業的基礎還不夠穩固。
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沒有一家企業能走上世界舞臺。1995年開始有3家公司入圍世界500強,到2005年有了16家,其后逐年快速增加,并在2017年首次突破100家。
今年世界500強企業中,有129家中國企業,數量首次超過美國,這具有標志性意義。1995年,日本有149家企業入圍世界500強,與美國數量差不多,此后美國開始打壓日本企業和日本經濟。
美國500強變遷,互聯網企業明顯增加
如果把企業規模的變化叫做企業量的成長,那么企業結構的變化可稱為企業質的成長。分析500強企業結構變化,尤其是行業分布結構和產業分布結構變化歷程、特點和趨勢,會另有所得。
今年中國500強企業數量居前十的行業是:冶金、建筑、化工、電子、房地產、機械、商貿、電力、金融、煤炭和汽車,明顯偏重工業化前中期或重資產行業。
其結構變遷規律是,冶金、建筑施工、化工、電力、金融、房地產、保險和互聯網企業呈增加趨勢;電子、商貿、機械、航運港口物流、汽車、零售、煙草、服裝、飲料和家電呈減少趨勢;其余則總體呈穩定狀態。
美國500強與中國500強的行業結構特征存在顯著差異。美國500強中,金融占89家,然后依次是石油天然氣能源56家、電子電器ICT51家、制藥醫療健康40家、食品飲料36家、商超零售32家、汽車機車30家、航天與防務18家、建材與房地產18家。
從變化趨勢看,1999年以來美國的互聯網企業在明顯增加,金融、建筑建材房地產微增,電信、石油天然氣、紙業及包裝減少,其他行業的企業則基本處于穩定狀態。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美國企業500強布局在了各個重要行業,這不是追求均衡性,而是追求戰略重要性。即使大企業數量少的行業,也可能有全球壟斷性更高的美國企業,比如互聯網、航天與防務、運輸與物流。
中國大企業的行業分布,相當于美國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行業結構。自1955年一直到1980年代,“美國夢”影響全球的時代,美國傳統生產性產業的大企業比重仍占500強的70%左右。自1995年起,美國企業500強中屬于“傳統生產性產業”的比重首次下降到50%以下,并在此后20年維持在45%左右;而金融業和新興技術產業則在此后分別維持在15%和20%左右。
把中美歐日大企業行業分布特點做比較后會發現,共同點是,銀行、保險、石油、電信領域容易產生大企業;不同點是,中國大企業集中在工程建設和房地產,日本是汽車和電子電氣設備,歐洲金融和制藥更為突出,美國突出的是航空航天防務和保健。
世界500強中有大量美國企業,卻沒有一家中國企業的領域有:保健、保險(財產和意外險)、服裝、管道運輸、計算機軟件、建筑與農業機械、批發商、娛樂、綜合商業等。
轉自:濟南日報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