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shù)據(jù)價值
賦能業(yè)務提質(zhì)增效
學伴”,在我的認知范圍里,就是好學生幫助差學生,組成學習小組,結對子,“一幫一一對紅”。但山東大學的“學伴”卻刷新了我的認知,是專門給留學生配備的“學伴”。讓網(wǎng)友質(zhì)疑的是留學生以男生為主,“學伴”以女生為主,學校幾個意思?盡管校方也出面澄清,但“學伴”引起的爭議卻愈演愈烈。
不管如何,把山東大學“留學生學伴招募”解讀為幫男留學生找女友,都是一種過度解讀。一份疑似山大回應此事的文件稱,為留學生找“學伴”,是國內(nèi)一些大學的通用做法。山大一定委屈,為什么偏偏針對我呢?
招募“學伴”,校方說法是為了幫助留學生更好適應在中國的生活。山大這次成為爭議的焦點,很大一個原因是一份招募表格上暗示,可以讓參加活動的中國學生找到“異性朋友”,這隱約透露的曖昧色彩讓很多人感到不快。一份未經(jīng)證實的“學伴”名單顯示,大多數(shù)留學生是男生,而絕大部分“學伴”,則是中國女生,這似乎又“證實”了網(wǎng)友的推測。
新時代的中國,繁榮、開放、包容、多元,所以吸引了很多國際友人來投資、來旅游、來交流、來學習,這當然是好事,也從一定層面上反映出中國的國際地位。國際友好合作,尊重國際友人,是我華夏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但尊重的前提是平等,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基本的人格平等,待遇平等。很多時候,過于熱情就顯得過猶不及,甚至阿諛諂媚。比如,外國游客丟一自行車,警察叔叔傾巢出動全城搜尋,還當先進事跡報道,而普通居民丟一摩托車電動車,甚至更加貴重的物品,警察會這么上心嗎?不是幫外國游客尋找失物不對,而是這種不平等待遇讓自己打臉。
公眾對此類事件提出質(zhì)疑,反映出社會對留學生“超國民待遇”的反思。一個可以參照的事件是,就在這兩天,福建一名留學生騎電瓶車違規(guī)搭載一名女子,被攔下后推搡交警,不僅引發(fā)了網(wǎng)友的爭議,也引起了多家主流媒體的批評。人們不但批評這位留學生的違規(guī)行為,也對警方僅采取批評教育的處理方式頗有微詞。在多數(shù)人的眼里,那位留學生明顯受到了“優(yōu)待”。
這種“超國民待遇”或許和中國人好客的習慣有關。一些中國的女大學生喜歡和外國留學生交流,毋庸置疑,肯定有想提高自己的外語水平、了解外國文化等正面且實際的考慮。在過去很多年,這也是中國學生當“學伴”的主要目的。如今被賦予特別的聯(lián)想,她們也會和山大一樣感到委屈。
但是,到了2019年,確實是該反思的時候了。人們希望能夠更友善也更平等地對待留學生,希望大學不要單純追求留學生的數(shù)量,而應當回歸到扎扎實實提高教學水平和科研質(zhì)量的初衷上來。
因此,對山東大學“學伴”的輿論反彈,或許有過度闡釋的成分,但是其中所反映的普遍情緒也值得重視。中國學生需要和外國留學生有更多、更有質(zhì)量的交流,但是這種交流不應該通過“1個留學生配3個學伴”的方式來進行。這樣過于討好和“特殊化”的政策,不符合國內(nèi)公眾對大學和公平價值觀的期許,就是對留學生來說,也會把他們封閉起來,影響他們真正的學習。
本文由五度數(shù)科整理,轉(zhuǎn)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nèi)與您聯(lián)系,為您安排產(chǎn)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