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研究報告 | 中國RFID電子標簽芯片行業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摘要:得益于5G的推廣及面世,物聯網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萬物互聯”的時代已然來臨,2018年我國物聯網市場規模已超1.2萬億,RFID作為物聯網中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技術,被廣泛應用于物聯網的方方面面,RFID在物聯網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RFID又稱無線射頻識別,不需要機械接觸或者依賴復雜的工作環境即可實現特定數據的辨別與讀寫。如圖1所示,一套完整的RFID系統主要包括電子標簽、讀寫器以及應用系統。由于RFID技術具有抗干擾性強、使用壽命長、安全性高、識別速度快等優點,目前被廣泛地應用于工業、倉儲、門禁、醫療、資產管理、安防等領域。
圖1 RFID工作原理示意圖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RFID已成為物聯網核心技術,用途廣泛
我國RFID的研發與應用起步較晚,迄今為止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2006年之前的培育期、2006-2010年初創期、2011-2015年高速成長階段、2015年以后的成熟期。
RFID根據用途分為無源RFID產品、有源RFID產品以及半有源RFID產品。其中無源RFID產品不內置電池,需要近距離接觸式識別,比如銀行卡、飯卡、公交卡以及身份證等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產品,主要工作頻率有低頻125KHz、高頻13.56MHz、超高頻433MHz和915MHz;有源RFID產品需要內置電池,能夠實現遠距離自動識別,主要應用于智能停車場、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領域,此類產品的主要工作頻率有微波2.45GHz和5.8GHz,超高頻433MHz;還有一種半有源RFID產品,其電子標簽部分元件需要電源支持,平常處于休眠狀態,當被125KHz的低頻激活時,會向遠處的識別器發射2.45GHz的高頻微波,半有源RFID技術能夠實現近距離定位,遠距離識別及上傳數據,結合了無源RFID與有源RFID的優勢,主要應用于區域定位管理、門禁以及安防警報等。
RFID以其應用靈活、抗干擾性強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RFID主要應用領域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高頻段RFID市場集中度高,超高頻RFID亟待發展
表2 不同頻率RFID標簽卡產品對比分析
(資料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
如表2所示,電子標簽按照頻率主要分為低頻電子標簽、高頻電子標簽、超高頻電子標簽以及微波電子標簽,不同類型的電子標簽適用于不同的領域。其中低頻RFID產品識別距離較短,一般應用于近距離識別,比如工具識別、門禁等;高頻RFID產品識別距離增加到1.5米,識別速度更快,一般應用于交通、資產管理等領域;超高頻RFID產品的頻段相比于高頻RFID產品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能夠容納更大的信息量,識別距離也有了明顯提升,即使采用頻段相對比較低的歐洲UHF產品的識別距離也達到了4米,UHF產品一般應用于移動車輛識別、物流、航空等領域;微波RFID產品頻段提升到GHz級別,傳輸距離更遠,但是與高頻RFID一樣,容易受潮濕環境影響,主要應用于移動車輛識別、集裝箱管理。
國內在超高頻自動識別技術研發上滯后國際2-3年,雖形成一批專利技術,但數量較少。超高頻RFID具有穿透性較強,抗惡劣環境,安全性、保密性強,可重復使用,數據的記憶容量大等優點,其核心技術主要包括:防碰撞算法、低功耗芯片設計、UHF電子標簽天線設計、測試認證等方面。如圖2所示,從國內不同頻段RFID所占市場份額來看,高頻在中國RFID產業鏈中占據著絕對優勢,比例高達73%,隨著新零售和傳統服裝零售的大規模應用,超高頻需求不斷上升,占比升至16%。為應對下游需求,我國政府相關部門出臺物聯網“十三五”規劃,強調未來我國將重點發展超高頻RFID,超高頻RFID迎來發展機遇。
圖2 不同頻段RFID產品市場占比
(資料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
結語
RFID作為物聯網發展中最核心的技術,發揮著“眼睛”的功能,近些年隨著物聯網的蓬勃發展,RFID技術得到了更加廣闊的應用。目前我國RFID產品分布主要集中在高頻段,而隨著新零售、自動化等領域的不斷成熟,具備識別距離遠,多標簽識別等優勢的超高頻RFID產品將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
本文為我公司原創,歡迎轉載,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