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碳纖維行業在近幾年的發展和進步十分顯著,但是在發展過程中,研發能力和產品質量均存在不足,現在的碳纖維主要依賴進口,而進口帶來的高價,和國外對國內的技術封鎖都限制著國內碳纖維行業發展。
隨著關鍵技術的逐步突破及規模化生產的不斷實現,在下游需求的拉動下,我國碳纖維行業或將迎來發展春天。碳纖維密度低、強度大,質量比鋁輕,強度卻高于鋼鐵,同時又具備紡織纖維的柔軟可加工性,且耐腐蝕、耐高溫、耐疲勞,耐沖擊性能好,兼之熱膨脹系數小,擁有良好的導電導熱性能及電磁屏蔽性,對支撐我國制造業轉型升高等、保障國防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而未來我國四大產業——大飛機項目、海上風力發電、汽車輕量化發展及高速鐵路,無疑還將帶動碳纖維需求的強勢增長。
尋求新的市場領域
目前碳纖維高端應用領域由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壟斷。我國大多數碳纖維企業產品處于低端領域。而低端應用如體育休閑領域,行業巨頭在價格制定和攻關科研方面易形成合力,壓制國內碳纖維企業。因此,我國碳纖維行業急需尋求新的市場領域,獲得突破發展。
碳纖維產品向穩定性、高端化方向發展
雖然國內碳纖維生產企業中設計產能千噸級以上的有3-4家,但缺乏核心技術團隊,生產工藝的穩定性和過程控制的一致性較差,無法保證碳纖維產品質量和穩定性,生產成本很高。因此,實現產品的穩定化生產,提高設備利用率是必然趨勢。目前國內碳纖維在航空航天、體育休閑和工業應用三大領域中,高端應用領域占比僅4%。需要潛心鉆研,實現技術突破,形成體系化、系列化的碳纖維產業鏈發展模式,打破國外高端領域的壟斷。
企業轉型兼并購,布局完整產業鏈
碳纖維行業是技術和資金高度密集型行業,對內需要巨大投資,對外面臨國際巨頭的打壓,所以不可避免要面臨轉型,通過兼并購整合資源以形成大規模的碳纖維生產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碳纖維產業鏈的相關產品中,從原絲到碳纖維到復合材料以及之后的復合材料應用設計,產品的增值幅度很大。通過布局體系化、系列化的全產業鏈,碳纖維企業可以壓縮成本、增加盈利點,有能力面對國際巨頭的競爭,扭轉困局。碳纖維作為非常高端的化工新材料,涉及許許多多非常精細的工藝條件和制備細節,很難在短時間內就取得巨大的突破。雖然我國的碳纖維產業目前較世界先進水平仍有差距,但是相信通過加強自主創新研發、抓住機遇奮力發展,未來中國的碳纖維產業一定能擺脫壓制、傲視群雄。
據不完全統計,多達45家企業參與了碳纖維投資,到2017年投入近300億巨額資金。但直至2015年,我國碳纖維市場開始進入理性化發展,各大碳纖維企業開始拓寬視角,上游下游齊發力,國內碳纖維產業正在形成新的局面。
2017年,我國碳纖維產能達到2.6萬噸,實際產量約7400噸,銷量/理論產能比例為28.5%,較2016年有較大提升,但仍低于國際平均水平的57.3%。主要是我國的產業化和商業化水平有限,較全球平均水平仍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在我國碳纖維消費領域,體育休閑領域競爭激烈,高端領域供應不足。2017年我國碳纖維消費量約2.35萬噸,其中體育用品占消費比例51%,而航空航天占比僅3.8%。
但隨著國產大飛機C919、C929的逐步問世及軍用飛機的研發,碳纖維復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也將愈加廣泛,國產碳纖維在高端領域的研發也將持續深入。已投產的C919機身中碳纖維復合材料用量約為12%,正在研發的C929機身中碳纖維復合材料有望超過50%;隨著戰機的更新換代,更高碳纖維復合材料含量的先進戰機成為新需求,這些均將成為國產碳纖維向高端領域發展的動力。
按照近年來我國碳纖維需求量年均增速,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碳纖維需求量將保持15%以上的年均復合增速,到2022年我國碳纖維需求量將超過5萬噸。技術不斷革新改進我國碳纖維工業起步于1962年,“十—五”期間,碳纖維產量才開始出現明顯增長。
在國內不斷進行技術方面的研究,對現在的生產技術和設備進行改進和完善的前提下,我國的碳纖維行業也邁入了發展中的第二階段,這些都將提高行業的整體發展水平。
本文由五度數科整理,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