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我國的稀土產業在國際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稀土的最大生產和出口國,對稀土資源的開發利用進行優化和調整,對于國內的經濟發展有著很大的積極意義。我國在稀土產業發展方面有技術和儲量的優勢,但是也存在著很多的不足,本文為大家列舉了現稀土產業發展中要解決的問題。
稀土產品專利多為國外
原湖南稀土研究院院長劉甲祥表示,由于我國稀土技術研究起步晚,在不少領域已經被國外“捷足先登”,在很多稀土產品上,雖然產能最大,但技術專利基本都是國外的。如稀土應用最廣泛的永磁材料領域,國內企業生產永磁電機不僅要交專利費,而且還受到協議規定的出口數量限制。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對稀土的科研投入,取得的成果越來越多,知識產權受制于人的局面正在改變。
“比如鈧鋁合金,強度高,重量輕,是航空航天關鍵材料,我們已掌握了自主核心技術。目前,位于衡陽市白沙洲工業園的年產萬噸高性能稀土鋁合金熔鑄生產線已經點火成功,下個月將正式投產。三期項目全部建成后,年產值將超400億元。”劉甲祥告訴記者。
在稀土勘查、開采、冶煉、材料、資源綜合利用、礦山環境治理等方面,該市承擔并完成了400余項省部級以上課題項目。“江西贛州稀土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稀土資源綠色提取與環境保護技術與集成”等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取得了豐碩成果。
環境污染問題嚴重,治理成本費用高昂
稀土開采直接污染山川河流、綠色植被、土壤,所以,美國、澳大利亞稀土資源豐富,多年來卻一直限制開采,通過低價進口稀土滿足本國需求,這主要基于資源開采過度破壞環境的考慮。
從政策制度層面上看,對稀土開發,我國在項目環評、生態修復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規定,但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超額開采、私挖盜采猖獗,稀土產業陷入了無序發展,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初步測算,僅贛州一地恢復性治理費用就高達380億元,全省稀土企業全年64億元的利潤顯得杯水車薪。本該成為發展助推器的稀土開發,以長遠來看,反而會拖累當地發展。廣東規劃2020年稀土應用產業規模超1萬億元,結果這一目標提前8年實現了,稀土產業被認為正在成為廣東經濟新的增長點。但采礦指標和冶煉分離指標不匹配,稀土開采、冶煉分離、深加工環節存在薄弱之處,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稀土產業很難成為經濟發展的強有力支撐。
公開數據顯示,池浸工藝每開采1噸稀土,要破壞200平方米的地表植被,每年造成1200萬立方米的水土流失,這無疑給當地群眾正常生產生活造成了極大影響。同時,環境污染治理成本高昂,甚至遠超收益。2012年,工信部表示,“我國稀土開采付出的代價觸目驚心,初步測算,僅贛州一地因為稀土開采造成的環境 污染,礦山環境恢復性治理費用就高達380億元”。而2011年江西全省稀土主營收入329億元,利潤僅為64億元,環境污染治理成本之高,使得稀土開采 得不償失。
資源利用效率偏低,稅收調節作用有限
稀土資源開采利用效率偏低,存在私采亂挖等現象。目前,我國國有企業稀土開采的噸回收 率只有60%,大型民營企業回收率僅為40%,而一些私采亂挖的小型企業甚至不及5%。
當前,我國稀土資源稅整體稅負過低,難以充分發揮稅收政策保護資源的應有作用。稀土原礦資源稅稅額標準中,輕稀土包括氟碳鈰礦、獨居石礦,每噸為 60元;中重稀土包括磷釔礦、離子型稀土礦,每噸為30元。經測算,從稀土原礦到稀土氧化物,如輕稀土,每噸稀土氧化物的資源稅額估值在1200元至 1500元之間。而稀土有著重要的戰略價值,當前市場行情低迷,氧化鈰、氧化鐠等輕稀土產品市場價格在2萬元到57萬元/噸。由此計算,氧化鐠的資源稅率 估值在0.2%。而我國進口依存度高達60%的鐵礦石,資源稅率估值約2.5%(一等入爐露天礦的資源稅繳納額約25 元/噸),十倍于氧化鐠,鐵礦石的資源稅稅負遠高于稀土。
近年來,贛州市通過整合市場資源、加大研發投入,分離冶煉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產業規模占到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已成為中國重要的稀土冶煉產品生產基地及新材料產業基地,初步形成了鏈條完整、特色鮮明的稀土產業體系。2018年,贛州稀土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60億元。
在調整現在的稀土產業的發展模式方面,國內也在不斷出臺政策來規范稀土相關企業。在保證規范和長期發展的前提下,稀土產業才能一直保持現在的市場地位和話語權。
本文由五度數科整理,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