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產業鏈圖譜 | 人工智能產業鏈圖譜_人工智能產業鏈全景圖】
隨著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其發展特點和發展方向也在發生變化。隨著人工智能的技術和研發進程不斷推進,人工智能的應用的重要性也在逐年增加。怎樣把人工智能技術和工業互聯網想喝結合,也成為發展互聯網的重要方面。
5月27日,在2019數博會工業互聯網與智能+高端對話上,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司長謝少鋒說,當前,在技術和市場的雙輪驅動下,工業互聯網加速發展,特別是與人工智能的融合發展已成為基本趨勢,為智能+的深入推進提供了現實的路徑。
中國正大力推動工業互聯網與人工智能的融合發展,通過形成倍增效益和疊加效益,構筑智能化的網絡基礎設施和平臺,推進人、機、物更廣泛的互聯,發揮數據的基礎資源和創新引擎作用;推動生產和運營的全流程、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動態的優化,帶動整個產業向智能化階段邁進。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發展數字經濟的必然要求,也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數字經濟正在從消費領域向著工業領域延伸。世紀之交以來是互聯網高速發展的20年,互聯網技術在消費領域迅速擴張,以市場迭代、用戶試錯不斷提高創新發展速度,目前已經初定格局,市場競爭進入紅海。與消費領域不同,互聯網等信息技術與工業領域融合的應用場景更多、技術要求更高、價值鏈更長,發展空間巨大,正是一片藍海,產業界、學術界、投資界給予高度關注,被視為互聯網發展的下半場。
數字技術正在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一方面,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應用于制造領域,幫助制造業構筑出一個虛擬的數字空間,不僅能夠大幅降低產品試驗成本,還能探索基于數據的工業機理知識模型。另一方面,數字技術改變了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關系,企業互相聯系更加緊密,跨組織、跨領域的合作不斷增多,未來企業將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
工業數據成為數字經濟中的重要資產。工業數據的體量遠高于消費數據,是一座潛力巨大的礦藏。工業企業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產生的海量工業數據基于平臺匯聚在一起,能夠幫助企業優化研發設計、生產制造、業務運營、資產管理、售后服務等各環節。而在當前,企業都已經認識到了數據的價值,但是如何才能更快更好的挖掘這些數據的價值,各企業仍在探索。
人工智能的運用是人機協同,不是機器替人
人工智能作為一類信息技術,誕生于20世紀50年代,幾乎與計算機同步。60多年來人工智能涉及的技術和派系眾多,學界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對于大多數公眾而言,從其發展目的的角度,可以簡單將其理解為“與人類一樣聰明的人造機器”。
將這個聰明的“機器”放入制造業中,主要的作用就是使機器能夠“達到甚至超過人類技工水平”,以實現企業生產運營效率的提升。這個放入“人工智能”的“智能化”過程,與過去制造業追求“自動化”的過程實際上有本質的差異。“自動化”追求的是機器自動生產,本質是“機器替人”,強調大規模的機器生產;而“智能化”追求的是機器的柔性生產,本質是“人機協同”,強調機器能夠自主配合要素變化和人的工作。
因此,“人工智能+制造”未來所追求的,不應是簡單粗暴的“機器替人”,而應是將工業革命以來極度細化甚至異化的工人流水線工作,重新拉回“以人為本”的組織模式,即讓機器承擔更多簡單重復甚至危險的工作,而人承擔更多管理和創造工作。
對于相對復雜的制造業來說,互聯網要更多的秉承著服務于制造業的心態去解決問題。在實際的生產活動中注意好工具和生態的結合,在這樣的前提下,才能發揮人工智能的最大價值。
本文由五度數科整理,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