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大數據殺熟在經濟學中叫做價格歧視。它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研究消費者的個人信息,為不同的用戶提供不同價格,實現商家的利益最大化。
在經濟學中,價格歧視分為三種類別:第一類價格歧視也被稱為完全的價格歧視,它指的是對每一個消費者都收取不同的價格。顯然,所謂的“大數據殺熟”就是這種類型的價格歧視。第二類價格歧視又被稱為“非線性定價”,它指的是為消費者提供不同數量、質量和價位的組合,然后讓消費者自行選擇最為偏好的那種組合。第三類價格歧視則是對不同市場或不同的消費者群體收取不同的價格。
很顯然,從商家的角度看,第一類價格歧視對他們是最有利的。這種大數據殺熟在多個行業均有體現。
1,約車可能會被“大數據殺熟”
有消費者通過某叫車平臺預約了普通網約車,但來了一輛七座商務車,以為被免費升級了,誰知查詢過往記錄發現,基本都是按照升級后的車型收費的。他稱,自己被“大數據殺熟”了。
該說法遭到眾多網友響應。有網友表示“我打網約車和同學差不多的路線,車型也一樣,我要比他們貴五六塊,對此不解”。另一位則解釋稱“你在常規地方打車,比這個點500米外要貴10%-20%”。
2,訂票可能會出現“大數據殺熟”
某電影票訂票平臺上也體驗到了被“殺熟”。她表示,用新注冊的小白賬號、普通會員賬號和高級別的會員賬號同時選購同場次電影,最便宜的是小白賬號,其次是普通會員賬號,而高級別的賬號一張票要比小白賬號貴出5元以上。另外,自己下半年開始,電影票平臺價格顯示均價30-40元,而一年前均價為20元。
3,旅游平臺的“大數據殺熟”
在調查中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在線旅游平臺被批評存在“大數據殺熟現象”最多。一位網友表示,自己在某在線旅游平臺訂機票,選好的那班每次看時都會上浮;而當自己選好該機票后取消,再選那個機票時,價格立刻上漲甚至翻倍,在自己覺得“不買會更貴”而匆忙下單后,發現該航班價格又恢復到最初的低價。
而一位業內人士對北青報記者表示,在線旅游平臺內部有一種“套路”,就是根據用戶的“上一次行為”而默認捆綁相應服務,這也是不少高級別會員強烈要求的。其實是對價格不敏感的用戶進行的捆綁銷售。
4,機票平臺的“大數據殺熟”
系統僅默認顯示一張機票的價格;而一旦他在這一次同時勾選了貴賓休息室、接送機服務或酒店優惠券等附加服務,那么在下一次下單時,系統會默認幫他勾選同樣的服務。當然,用戶可以在下次預訂過程中取消勾選,再次預訂“純粹的機票”,那么后續的訂票過程中,系統則不會默認捆綁任何服務。該人士表示,“我們的高級別會員都非常認可、需要這種默認捆綁的體驗”。該人士稱,每位用戶的出行都有其習慣,尤其是高級別會員,更加注重消費體驗,他們對價格不敏感,而是希望得到個性化的服務,因此特別認可類似做法。
5,電商購物的“大數據殺熟”
當你開始網上購物,電商會開始收集你的信息:從你的瀏覽記錄、到郵政編碼等等。新的 “指紋識別” 技術甚至允許供應商跨多個瀏覽器跟蹤用戶。大數據會根據消費者的購物喜好,以及用戶在各大平臺的瀏覽記錄,推薦消費者需要購買的產品。消費者接觸到的商品的界面不是完整的商品分類信息,購買產品的價格也會超過其需要的實際價值。
6,購物中優惠券的“大數據殺熟”
發放優惠券時候,并不是很簡單地依據消費者購買的商品數量和價格,會根據用戶購買的商品數量,調整給他的優惠。而是首先看他購買的商品在所有的三級品類中價格的排序是怎樣的,比如他購買的鋼筆在所有鋼筆商品中的價格排序是怎樣的。比較好的算法還會關注,他從加入購物車到購買的時間延長程度,包括以前他是不是點擊、收藏或使用過很多優惠券。如果是對于優惠券不敏感的用戶,受到的優惠券數量會變少。
除了上述行業,大數據殺熟涉及的行業還有很多,比如IOS用戶在各種軟件的付費都要高于安卓用戶等,在使用這些平臺時,我們也應該提高自己的注意力。
本文由五度數科整理,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