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受到近幾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影響,動力電池發展也一直呈現上升狀態。2019年的新能源汽車政策發生變化,也對動力電池行業造成了影響。
近期,多家電池上市企業發布2018年年報,整體情況來看,并不樂觀。僅天能動力、杉杉股份、國軒高科等少數企業實現了營收和利潤的雙增長。而超威動力、南都電源、富臨精工等在2018年則出現了凈利潤下滑甚至虧損的情況。另據公開信息顯示,2018年動力電池企業毛利率普遍大幅下滑,與此同時,動力電池行業還需面對產品質量安全如何保障、廢舊電池如何回收、后補貼時代如何破局等種種問題。相關公司方面表示,公司自2015年開始處于戰略轉型期,對外投資很多,有投資回報期,在回收業務上也有所布局,只是見效有快有慢。浙江南都電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則回應稱,公司去年整體銷售業務規模穩定,受轉型期業務拓展、研發投入增加及新模式推廣影響,三項費用比去年同期增加,故主要業務業績貢獻下降。
補貼退坡給動力電池行業帶來巨大壓力
2019年3月26日,業內盛傳已久的補貼政策調整終于落地。新政規定,新能源客車補貼單輛高標準調整為9萬元,補貼系數變更為1、0.9、0.8三個等級。與前兩年相比,補貼新政持續出現退坡,且幅度相當大。
事實上,據業內人士表示,電池行業的整體毛利率已經處于低位,此番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變動,將使得整車廠面臨補貼退坡的巨大壓力,而很顯然的是,這些壓力將不可避免地轉嫁到電池等上游產業鏈企業。具體而言,受到補貼退坡影響,整車廠將會對電池企業施加壓力,提出降價等要求,這對電池企業的利潤增長將造成實際威脅。另外,由于整車廠失去了補貼資金的支撐,有可能會出現拖欠電池等上游企業貨款的情況,這無疑又會對電池企業的資金運轉、日常運營形成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一些實力欠缺的電池企業或許很難支撐下去。
根據近期國內部分電池企業披露的年報看出,上述情況似乎正變為現實。綜合年報信息來看,動力電池企業的盈利水平較之前兩年正逐漸萎縮,不少企業都已經處于微利甚至虧損狀態,可謂是風光不在。雖然電池行業整體發展仍在持續向上,但是年報反饋出的形勢變化仍然值得高度警惕。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安全問題日益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保有量的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特別是起火事件備受關注。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國內發生新能源汽車起火事件40余起。近期,特斯拉、蔚來兩家產品相繼自燃、起火事件也頻頻登上媒體頭條。盡管這些事件并未造成嚴重的人員傷害,但頻頻曝出的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再次將“戰火”引到了新能源電池身上。
電池安全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政府之前一直過度強調能量密度的進步,每年上一個大臺階,可能就超出了行業的能力,這就會導致一些能力不夠又想拿補貼的企業,忽略安全方面的一些因素;第二,部分企業為了保證一定的利潤,在車企拼命壓價的情況下,只能把產品品質放松,把成本降低。
公開料顯示,目前動力電池主要包括鋰離子電池、鎳氫電池、燃料電池、鉛酸電池、超級電容器。在同體積重量情況下,鋰電池的蓄電能力是鎳氫電池的1.6倍,是鎳鎘電池的4倍,是目前最佳的能應用到電動車上的電池。
記者查詢資料得知,近期發生起火事故的蔚來和特斯拉,所用的均為三元鋰電池,多家電池也將鋰電池作為企業重要布局產品。
不過,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鋰電池本身穩定性較差。對此,超威動力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鋰電池是活性物質比較多的一款電池,一旦其中的某個單元出現失控狀態,就會引起自燃,嚴重的就會引起爆炸。“超威非常注重安全問題,把消防的一些技術融入到鋰電設計上。
南都電源方面表示,雖然新能源汽車的自燃或起火屬于偶發事件,但也給整個行業一個警醒,參與的企業要逐步從追求發展數量向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方向轉變,不斷加強質量管控,理性發展電動車行業。
動力電池行業面臨新挑戰
世界主要汽車強國在新一代高比能量動力電池研發和產業化方面均積極布局,加大投入,未來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而從內部環境看,我國動力電池產業發展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也面臨一些發展中的問題和挑戰。
一是產品安全問題不容忽視。2017年到2018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連續出現多起安全起火事故,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其中因動力電池問題引發的事故占比超過一半,2018年下半年安全事故在減少。
二是關鍵技術研發仍需加強。在新興材料、固態電池等新體系電池以及原燃料電池研發投入方面仍然顯不足,核心技術專利較為缺乏,成套自動化裝備水平不高,動力電池產品一致性、可靠性還有待提升。
三是產能結構性過剩仍然存在。部分新增產能同質化嚴重,低端產能大量閑置,高端產能供不應求,還不能充分滿足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發展的需要。
四是上游材料短缺成為嚴重制約因素。國內鎳鈷都是稀缺的資源,國內探明鈷資源儲量占全球總儲量1.14%,對外依存度高,鈷資源的短缺直接制約我國高比能量動力電池的發展。
五是回收利用管理體系有待完善。在廢舊動力電池分選重組、性能評價、拆解處理等方面缺乏技術支撐,目前開展的示范工程投資回報周期較長,成熟可推廣的商業模式尚未形成,此外,受到動力電池價格、比能量和充電倍率性能的影響,純電動汽車與傳統燃油汽車相比在性價比和使用便利性方面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安全問題是現在的動力電池中最關鍵要解決的中心,企業也應當保障產品的安全性來對消費者負責任,對于行業的口碑和長期發展也是十分有益。
本文由五度數科整理,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