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科技的進步也直接影響了現在人們使用電子產品和新能源產品的頻率,這也直接帶動了電子設備材料的進步,鋰電池也是科技行業的受益者。
2010年,全球鋰電池市場規模約為120億美元,到2017年市場規模已大幅增長至442億美元;2018年,全球鋰電池行業市場規模預計達493億美元。
下游需求擴張利好,鋰電池行業大規模擴張
鋰電池具有的優點使其成為了人類21世紀重點發展的理想二次能源。在過去5年來,鋰電池在下游消費品領域發展迅速,其中,筆記本和手機是鋰電池的兩大應用領域。下游需求的大幅擴張利好鋰電池行業發展,從供給數據看,2008-2018年中國鋰電池產量逐年增加;2012年和2016年產量大幅增幅的兩個時間節點,2012年是由于智能手機的普及,2016年是由于電動汽車的應用,從消費電池驅動發展到動力電池驅動的階段。
從2012-2018年我國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情況來看,處于逐年增長的趨勢。在2018年汽車產銷整體下滑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依然保持高速增長,2018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127萬輛和125.6萬輛,同比增長59.8%和61.7%;其中,純電動車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8.6萬輛和98.4萬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分別完成28.3萬輛和27.1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逐年增長,對于鋰電池的需求量也在不斷擴張。
據統計,2016-2018年動力鋰電池的出貨量和裝機量均逐年增加。2018年中國鋰電池出貨量102GWh;其中動力電池出貨量達65.0GWh,占比達63.7%;數碼電池出貨量增長不大,手機、移動電源等出貨量減少,電動工具等小3C領域應有有所增加,整體占比下滑;儲能增速超過40%,占比有所增長。動力領域逐漸成為鋰電池的第一大需求產業。
儲能產業商業化規模化發展
2014年6月,國務院發布《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首次將儲能引入國家級能源規劃中,提出要加強電源與電網統籌規劃,科學安排調峰、調頻、儲能配套能力,切實解決棄風、棄水、棄光問題。
2016年6月7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促進電儲能參與“三北”地區電力輔助服務補償(市場)機制試點工作的通知》,首次確立了電儲能作為獨立市場主體的地位,明確了電儲能參與調頻調峰輔助市場服務。此次新政策將通過對輔助服務市場補償機制的完善,推動儲能產業商業化發展提速。
儲能技術是未來能源結構轉變和電力生產消費方式變革的戰略性支撐。在儲能技術發展和商業化趨勢推動下,動力鋰電池作為新能源行業的主角之一也將迎來發展的新機遇。而儲能規模化發展將會促進鋰電池產業鏈延伸與整合,促使動力鋰電池產業上中下游與資本對接,與市場同步,實現合作共贏。
行業發展迅速,但產能結構性過剩
近幾年,中國的動力鋰電池行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目前,在國家科技項目的重點支持下,中國動力鋰電池關鍵技術、關鍵材料和產品研究已經取得重大進展,雖然小容量功率型動力鋰電池技術和產品與國外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大容量動力鋰電池產業發展已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單體動力電池的特性,已經具備推廣應用的條件。動力鋰電池產業已經進入到產業化建設和推廣應用的關鍵階段。動力鋰電池產業化進程已經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迅速升溫,各大鋰離子電池生產商均加大了對于車用動力電池的產能布局,出貨量出現了較高幅度的提升。在新能源汽車市場迅速升溫的推動下,國內動力電池需求將隨之快速增長,2017年我國動力鋰電池出貨量約為37.06wh,同比增長21.51%,隨著體量的增長,增幅較上年有所下降。
分企業來看,2017年寧德時代、比亞迪、沃特瑪、國軒高科、比克、孚能科技等裝機量均超過1GWh,市場占比較高。
根據相關數據,2001年以前,日本基本壟斷了全球的鋰離子電池生產。2001年中國加入WTO后,全球制造業中心向中國轉移,中國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全的電子制造中心,中國逐步加大對鋰離子電池產業的投資并陸續實現量產。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鋰電池生產的重要組成成員國之一。而伴隨著科技的進步,之后的產業鏈結構會更加完善,技術會進一步提高。
本文由五度數科整理,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