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摘要:隨著環境問題的突出,可再生能源極可能成為人類最終的選擇。光伏在可在生能源中居于戰略性地位。目前光伏產業長期向好,但是我國的光伏產業由于中美貿易戰、印度加稅和國內補貼的大幅削減的影響而短期前景堪憂。
光伏在可再生能源中的戰略地位
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潮汐能及地熱能等。雖然可再生能源雖然在現階段占比還不大,相對于傳統能源行業其成本優勢不明顯,但是隨著一次能源的枯竭以及化石能源的燃燒生產過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導致了溫室效應加劇、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環境問題,這些都使可再生能源的火熱必然成為歷史的趨勢、時代的選擇。站在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上,光伏發電(太陽能)擁有巨大優勢,各國普遍對其進行政策扶持。在這種政策扶持的推動下,全球光伏發電產業迅速增長、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同時產品成本也持續下降。如圖1所示:光伏發電在全球電力結構中的比例從2013年的0.7%上升到2016年的1.5%。
在我國,2017年光伏發電新增裝機53.06GW,居可再生能源之首,如圖2 所示,遠高于水電、風電及生物質發電的新增裝機量。光伏發電量占全國全部發電量的比重由2016年的1.1%提高到1.8%。
總之,光伏在我國甚至是全世界增幅較快,前景廣闊。基于以上分析,從長期視角來看,光伏產業長期向好的趨勢還是很明朗的。
光伏產品的長期前景廣闊
光伏的需求增加隨之而來的是對光伏產品的需求增加,整個光伏產業鏈的向好。光伏產品的全球產量從2004的1.15增加至2017年的402(單位十億瓦特)。
中、美、日、印及歐洲是全球光伏的主要市場,而中國又是第一大市場,據工信部統計,2017年中國的市場占比超過50%。2016年3月中國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建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目標引導制度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2020 年,除專門的非化石能源生產企業外,各發電企業非水電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應達到全部發電量的9%以上。同年4 月,能源局下發通知,要求2020 年各燃煤發電企業承擔的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配額與火電發電量的比重應達到15%以上。光伏作為非水可再生能源,在這一能源發展戰略目標中承擔重要角色。
8月31日,歐委會宣布,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將于9月3日到期后終止。歐洲是重要的光伏市場,2011年以前中國有近70%的光伏產品銷往歐洲。“雙反”的實施必將增加歐洲市場對華光伏產品的需求,同時也為全球貿易壁壘的消除提供了示范效應。
綜上,整個光伏產業長期呈現向好的趨勢。
中國光伏產品短期面臨外壓
在中美貿易戰中,美國對中國的光伏產品最高增加30%的關稅。美方在對從中國進口光伏產品違規措施的同時,對本國制造的光伏產品給予額外補貼,這些使美國光伏產業獲得不正當的競爭優勢,最終損害了中國光伏產業生產者的合法權益。但是鑒于中國對美國出口的光伏產品自2017年就向新興市場轉移,目前對美國出口產品占比不足5%,美國對中國光伏產品增稅對中國光伏產業造成的影響有限甚至是微不足道。
印度財政部稅務局宣布:依據印度貿易救濟總局提出的最終建議,從7月30日起中國的太陽能電池征收25%的保障性關稅。印度實施征稅的邏輯與美國、歐洲對中國采取的貿易保護政策如出一轍:中國的光伏產業在全世界的占比很大同時各國對于光伏產業的發展需求旺盛,在世界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風險可能進一步演化的形勢下,各國紛紛想通過貿易保護政策將這塊蛋糕留在國內。有專家認為印度在這一政策是受到美國對華光伏產品增加關稅的影響,印度作為中國的第二大光伏產品需求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印度進口的光伏產品明顯低于往年同期進口量,這將給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帶來外患。
中國光伏產品短期面臨內部壓力
由于光伏產業的成本、技術等問題,光伏產業過去的發展主要靠政府補貼,受政策的影響較大。我國目前光伏產業正處于迅速上升期。今年6月1日,“歷來最難控光伏政策”公布,主要決定大幅削減對光伏產業的補貼,這是中國光伏發展賣出的重要一步。這一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可以淘汰落后產能,促進光伏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優化整個行業結構從而進一步提升其競爭力。
但是削減補貼后,光伏發電行業的補貼從最高的0.1元/千瓦時降低至0.05元,這對龐大的光伏產業無疑是雪上加霜。該政策引起產業內部動蕩,畢竟其成本高于傳統的能源。因此,短期內光伏產業的虧損在所難免。
結語
總而言之,2018年6月美國正式對華發起貿易戰之后,中國光伏產業已經受到了直接或者間接的沖擊。再加上國內相關補貼的減少,中國光伏產業短期會受到雙重打擊,虧損難以避免,但行業的長期向好依舊不可動搖。
困難就是一把雙刃劍,中國除了在貿易談判上大下功夫之外,在光伏產業的發展方面,要秉持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心態,積極開發新技術、不斷降低產品的成本,從而提高整個產業鏈的國際競爭力。相信中國的光伏產業定能柳暗花明又一村,闖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