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根據媒體報道,今日首個針對胚胎干細胞的標準發布,對胚胎干細胞的各項規格類參數都做了規定。
發布標準內容
干細胞以及所屬的細胞制品由于其異質性、活性變化等特殊屬性,長期以來一直不被認同為藥物,在臨床應用上更是被認為難以“掌控”,難以規模化應用。已有研究檢測了全球38個實驗室125株人胚胎干細胞系,發現它們在不合適的體外培養過程中會發生遺傳突變;同時按照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要求,即使是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注冊的干細胞系也并不能達到臨床應用的要求。因此國際干細胞研究與臨床應用領域最大的困惑是:什么樣的干細胞可以臨床應用、制藥,這正是此次發布的胚胎干細胞標準要回答的問題。
“北京干細胞庫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整體達到ISO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標準并建立了300余株人胚胎干細胞系,可以滿足70%免疫配型的需求,在細胞生物學會干細胞分會標準工作組的努力下,將十幾年來培養臨床級干細胞系所積累的經驗寫成論文,獲得了國際和國內同行的肯定。”中國科學院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籌)研究員趙同標說,大量的實踐工作成為團體標準形成的基礎。
因此,對于“活”的細胞,標準化的技術要求、檢驗方法和嚴格的質量控制將幫助它們符合臨床要求。
據悉,該標準由中國科學院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籌)、北京干細胞庫、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建議,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干細胞生物學分會組織制訂。標準綜合考慮了科研、臨床、產業、行業等因素,系統規定了胚胎干細胞的基本質量屬性、質量控制的技術準則,以及產品使用和流通的相關要求,是干細胞領域的基本共識。
標準發布背景
專家介紹,近年來,我國干細胞研究的臨床轉化取得了重要進展,已備案開展了4批35個臨床項目。由于來源不一、類型多樣、功能復雜,干細胞在制備工藝、質控手段、應用方式、適應癥選擇等方面差異較大,亟須建立統一標準,促進臨床研究和臨床試驗更好發展。
2016年,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干細胞生物學分會成立了由干細胞、標準、資源庫、產業化、認證認可等領域專家組成的干細胞標準工作組,依法、規范、有序地開展了標準制訂工作。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所長周琪表示,繼2017年發布首個干細胞標準——《干細胞通用要求》后,工作組組織相關領域專家,歷時2年,經50余次研討,制訂了關于干細胞產品的系列標準,包括《人胚胎干細胞》團體標準。這些標準將在干細胞領域標準化建設、保障受試者權益、規范干細胞行業發展、促進干細胞轉化應用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而從其團隊得知,在進行胚胎干細胞的發布之后,該項目還將研究視網膜和心肌類細胞的標準和應用。
本文由五度數科整理,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