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非洲豬瘟病毒既然不會傳染到人體,那么為什么要對食品中的非洲豬瘟病毒進行檢測和監管呢,主要是出于哪些目的呢?
非洲豬瘟病毒的傳播介紹
非洲豬瘟病毒最早出現在撒哈拉以南非洲。1921年,非洲豬瘟在非洲肯尼亞首次被報告,追溯性研究發現1907年肯尼亞就出現過非洲豬瘟疫情。最初,非洲豬瘟病毒的主要宿主是非洲野豬和疣豬,以吸食野豬血液為生的蜱蟲成為傳播媒介。
1957年,一趟航班從非洲安哥拉飛往歐洲葡萄牙,飛機上殘余的豬肉制品被當成泔水,送往葡萄牙一家養豬場。這被認為是當年葡萄牙出現非洲豬瘟疫情的源頭。這是非洲豬瘟首次登陸歐洲,此后,西班牙、法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等國均出現過疫情。
目前,全球已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報告過非洲豬瘟疫情。 全球來看,非洲豬瘟病毒在2018年較為活躍,俄羅斯、羅馬尼亞、波蘭等20多個國家報告了5800多起疫情。2019年伊始,蒙古國又在1月14日發布消息說,該國有4省份出現非洲豬瘟疫情,已采取緊急措施。
國內非洲豬瘟病毒介紹
2018年8月,中國首次報告非洲豬瘟。據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副主任黃保續介紹,分子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傳入中國的非洲豬瘟病毒屬基因Ⅱ型,與格魯吉亞、俄羅斯、波蘭公布的毒株全基因組序列同源性為99.95%左右。
通常非洲豬瘟跨國境傳入的途徑主要有四類:一是生豬及其產品國際貿易和走私,二是國際旅客攜帶的豬肉及其產品,三是國際運輸工具上的餐廚剩余物,四是野豬遷徙。” 非洲豬瘟傳入中國的可能途徑也是上述幾類。我國與發生非洲豬瘟國家人員交流、貨物貿易往來頻繁;豬肉價格高于周邊國家,走私活動屢打不絕;邊境地區野豬數量和種群密度持續增加。
檢測非洲豬瘟病毒的意義
根據相關專業人士介紹,高溫可有效殺死非洲豬瘟病毒,非洲豬瘟疫情自從1921年在肯尼亞首次報道以來,迄今已經接近100年,家豬及野豬仍是其唯一宿主,未出現過疫情傳染給人的案例。非洲豬瘟病毒對豬具有發病急、傳染性強、死亡率極高等特點,其傳播途徑中通過飼料/豬食概率大。
肉丸及水餃在加工過程中,更多的是把豬肉攪碎,并未對豬肉進行高溫處理。如果豬肉中含有該病毒,且最后以廚余飼料喂豬或者進入飼料渠道,很容易再次造成非洲豬瘟疫情的傳播擴散。比如,春節前后,廣東省農業部門就在重要的交通口設置返鄉豬肉制品檢查,對沒有有效檢驗檢疫且無進行高溫處理的豬肉制品進行收繳無害化處理,主要就是為了防止可能攜帶非洲豬瘟病毒的豬肉制品流入廣東,造成疫情的擴散。
對豬肉類制品進行檢測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在人體食用產品之后,通過其他渠道傳播到生豬,避免疫情通過這樣的方式發生。
本文由五度數科整理,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