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近日,關于使用瘧疾能否治療癌癥的話題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而根據最新媒體報道,劉小平在20年前就開始瘧疾治療其他疾病。
治療晚期癌癥,并非病原生物學專業出身的陳小平瘧原蟲(間日瘧原蟲)進行臨床試驗的首次應用。實際上,早在20多年前,陳小平就利用瘧原蟲治療艾滋病患者,其1998年博士畢業時的論文題目即為《瘧原蟲與HIV的相互作用和關系:Ⅰ.瘧疾療法治療HIV感染的Ⅰ期研究Ⅱ.HIV/AID患者干擾血源間日瘧的臨床反應、T細胞亞群和CD4細胞凋亡改變》。
陳小平在論文中稱這種療法為“瘧療”。其博士導師為中山醫科大學從事寄生蟲學研究的陳觀今教授。博士論文的指導小組中還包括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教授 John L. Fahey、美國辛辛那提Heimlich研究所教授 Henry J. Heimlich。
博士論文顯示,通過19例的研究觀初步證明,瘧疾療法治療HIV/AIDS是安全的。未來的研究包括建立SIV(猴免疫缺陷病毒)和猴瘧混合感染的動物模型,擴大臨床試驗、已申報100例設對照組的Ⅱ期臨床試驗等。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陳小平博士畢業5年后,他們當年的研究內容在美國引發了波瀾,并導致Fahey等人于2002年年底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調查,并于2003年初再度重啟調查。《紐約時報》在2003年3月的一篇報道中稱,“一些醫療專家嚴厲譴責在中國進行人體試驗,而在美國,這樣的試驗是不可想象的。”
陳小平團隊方面,他們表示還進一步改造瘧原蟲并利用瘧原蟲蛋白開發出一系列新型癌癥免疫療法,“著手開發以瘧原蟲為載體的新型治療性癌癥疫苗”,“利用瘧原蟲蛋白作為導航系統開發出全球首款廣譜特異的CAR-T細胞”。
目前,免疫治療的研究熱點包括三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過繼細胞免疫療法和腫瘤疫苗。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以目前上市的PD-1抑制劑(Keytruda和Opdivo)、PD-L1抑制劑(Tecentriq)和CTLA4抑制劑(Yervoy)為代表;據Evaluate Pharma預測,2020年全球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市場規模為350億美元。
2011年,FDA批準BMS的CTLA-4 單抗(Ipilimumab)上市,用于治療惡性黑色素瘤。Ipilimumab的上市被認為是免疫治療的開端,此后免疫療法的適應癥不斷擴大,在越來越多癌癥類型上獲得突破。
腫瘤治療性疫苗以2010年4月FDA批準全球首個用于治療前列腺癌的Provenge為代表,也是目前治療晚期前列腺癌的唯一細胞免疫療法。2017年1月,中國三胞集團以8.19億美元收購Valeant旗下生物醫藥公司Dendreon100%股權,成為Provenge的擁有者。
過繼細胞免疫療法包括嵌合抗原受體修飾(CAR)的T細胞療法、TCR療法、TIL療法等,即時下最為火熱的“CAR-T”療法。CAR-T在2017年獲得了大突破。FDA去年歷史性地批準諾華治療白血病的Kymriah和Kite Pharma治療淋巴瘤的Yescarta先后上市。
相比現在使用的細胞免疫法,陳小平推出的瘧原蟲免疫療法還有很多的 安全和不確定性需要進行論證。
本文由五度數科整理,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