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29日時,“玉兔二號”巡視器完成了自主喚醒任務。根據最新媒體報道,嫦娥四號也于近日通過光照完成了自主喚醒。
兩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經受極低溫環境考驗,根據太陽高度角變化擇機自主退出“月夜休眠模式”,關鍵設備按預定程序相繼通電開機,安全度過首個月夜。此外,著陸器上配置的同位素溫差電池為月夜溫度采集器順利供電,保障該采集器于測點位置成功監測第一月夜溫度變化情況,中國探月工程首次獲取月夜溫度探測數據。
目前,巡視器位于著陸器西北約18米處。兩器正常工作,通過“鵲橋”中繼星與地面通訊和數據傳輸狀態穩定。根據第一月夜溫度探測數據,月表溫度在月夜期間最低達到-190℃。長時間低溫環境,對月球探測器“生存”形成嚴峻挑戰。此次嫦娥四號通過配置同位素熱源,在月夜期間持續為探測器供應熱量,成功解決月夜無光照和低溫難題。
2018年12月8日凌晨2點23分,在我們的西昌衛星發射基地,一枚火箭成功發射,還載著我們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將其送上了太空,將完成人類史上的一個壯舉,那就是在月球上首次實現背面著陸。要知道,在2013年我國就發射了“嫦娥三號”探測器,實現了在月球上的軟著陸,并創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長紀錄,如今早已停止工作,而“嫦娥四號”將繼續創造紀錄。
接著在12月12日,“嫦娥四號”經過110個小時的飛行之后,在距離月球僅100公里的位置實現了完美“太空剎車”。為何不直接著陸而是“太空剎車”呢?其實“剎車”還有一專業術語,叫“近月制動”,即衛星或探測器在接近月球時的飛行速度大于月球的逃逸速度,因此要減速并被月球引力捕獲,而這“太空剎車”必須的控制地恰到好處,早一步會偏離月球軌道,晚一步則直接撞向月球,好在“嫦娥四號”這一腳踩得剛剛好。
此前,玉兔二號已經在第一個月晝行走了40多米的距離,而第二個月晝期間,玉兔二號就要開始在月球背面大步行走,不但要打破嫦娥三號月球車“玉兔號”114.8米的行走距離,還要走得越遠越好。
在玉兔二號越走越遠的同時,在原地的嫦娥四號著陸器會迎來一次特殊的會面。
而按照中國和美國此前的協商會議,美國的月球勘測器將在1月31日完成對嫦娥四號的高清拍照,而關于此次合作的內容將于下月的會議上進行探討和交流。
本文由五度數科整理,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